作者:默 笙 张晓亮
东台吉乃尔湖,这颗镶嵌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璀璨宝石,被誉为“高原上的马尔代夫”。碧绿的湖水与洁白的雪山遥遥相望,连绵的沙丘如垒如砌,嶙峋的雅丹诉说着沧海桑田……
自2023年6月“青海省格尔木市东台吉乃尔湖西段深层卤水钾矿预查项目”启动以来,陕西省一三九煤田地质水文地质有限公司项目团队便扎根于此,开启盐湖勘查新实践,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两年多来,公司牢牢把握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安全生产等关键点,推动项目顺利开展,于2025年8月圆满完成阶段性预查工作,取得找矿突破。

创新理论,破解成矿密码
该项目是海西粤陕达膜分离技术有限公司委托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实施的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项目。接到勘查任务后,公司充分收集预查区已有资料,全面了解预查区内地层、构造特征、成矿关系、盐类沉积特点等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勘查方案。通过在勘查区内实施遥感解译与图像分析,圈定了勘查面积307.57平方千米的重点区域。
公司将重力探测、电磁探测和先进的地震探测等多种技术结合起来,创建了一套综合探测方法;形成了理论指导、化学探测先行、物理探测跟进、地质分析判断、工程钻探验证的高效找矿流程;通过水文地质钻探、物探测井、抽水试验和采样测试等技术方法,对预查区以钾为主的固、液体盐类矿产资源远景作出评价。
技术人员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融入浅层地震勘探和大地电磁法测深方法,提升了钾盐资源探测精度和可靠性,为摸清区域钾盐资源量提供了技术支撑,标志着公司在构建“空-天-地-井”一体化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技术体系方面取得突破。
项目部技术组通过水文地质钻探、物探测井、抽水试验和采样测试等技术方法,查明了第四系深部孔隙卤水矿层的规模、形态、层数、延伸,以及卤水矿层的化学成分、矿化度与水化学类型等,找矿取得突破,钾盐含量达到0.46%。
技术破局,解水上钻探施工难题
项目设计水文地质钻孔7个,其中陆地水文地质孔4个,水上钻探水文地质孔3个,水上钻孔深度为252米。
水上水文地质钻探施工对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项目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公司曾经施工过盐湖水上钻孔,但与上次相比,这次不仅勘查面积大、湖面风浪大,而且水更深,达7米多。
在湖面开展钻探工作,最担心的就是遇到大风浪。20多平方米的钻探平台在湖中如一叶扁舟,风浪来时,钻工们感到阵阵眩晕和不适。风平浪静的日子弥足珍贵,大家每次都会铆足了劲儿多干一些进尺,工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每年5—7月,盐湖区域天气变化无常,白天酷热难当,夜晚异常寒冷,再加上不时有七八级的狂风,每一次钻探都是艰苦的挑战。
在水上钻探施工之前,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但在具体钻探过程中仍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严寒环境导致柴油机启动困难、钻具性能减弱、取样工具冻结、钻探材料消耗大、钻探效率低等。钻探团队主动作为,边施工、边摸索、边改进,最终成功总结出严寒条件下水上钻探优选效果最佳工艺,采用“无循环+局部卤水循环钻进工艺”钻探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钻工们有效解决了砂质层、含水层、稀泥、缩径层等带来的钻探技术难题,采用清水钻进,践行绿色勘查,确保湖上养殖业不受污染。公司各技术部门协调配合,历经3个多月,完成了水上钻探施工任务。
安全为要,擎起水上施工质量旗
陕煤地质一三九水文公司在项目实施中,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主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修订安全责任清单。巩固深化“党建+安全”模式,组织开展“创建安全班组 培养六会员工”专题活动,并制定了水上钻探施工应急预案。
项目部秉持“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理念,全力推进本质安全建设,打造安全共同体。运用“三镜反思法”,即放大镜查隐患、显微镜找根源、望远镜谋长效;推行周一“安全五个一”标准化流程,即学督查、看视频、议违章、谈教训、听课堂,累计开展98场次;实施“双线督导”,线下项目领导跟班90人次,线上视频预警106次;创新“三不放过”机制,即根源未清不放过、措施未实不放过、教育未到不放过。通过系统化安全体系构建,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性转变,为水上钻探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征程未有穷期,突破永无止境。青海省格尔木市东台吉乃尔湖矿权范围内钾盐成矿带蕴藏着无限可能,随着勘查研究项目的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的火炬必将照亮更远的前路,引领陕煤地质人不断书写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