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说起南宋四大奸相来,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张邦昌、秦桧,而其次是贾似道。其实,还原历史贾似道不是汉奸,而且在南宋末年,风雨飘摇的时代,贾似道好似擎天一柱,支撑着大厦将倾的大宋王朝!贾似道让南宋末帝延长二十年。
如果说贾似道误国,这一点儿也不假,好似这几百年来大家对这个宰相极其不友善,并且还给贾似道取了一个极为讽刺的名字为蟋蟀宰相。
为什么要给贾似道堂堂一个宰相起个如此难听的外号呢?这就是因为贾似道写过一本名叫《促织经》的书籍。故此,便给这个所谓不学无术的贾似道起了个极度讽刺的外号。
但是,所谓“蟋蟀宰相”真的是不学无术吗?并不见得。如果说贾似道是误国之人,我当然没什么意见。但是,如果说贾似道是一个不学无术且贪生怕死之辈,笔者对这种观点极为不赞成。
那么,这个贾似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何他会被冠以汉奸之名?
其实,这不得不说是与蒙元的包装有所关系。蒙元,一个平金灭宋的游牧民族,是否能将宋末宰相写的光辉伟大?当然不会,在蒙元大脑没有秀逗的时候,是不可能将贾似道写的尽善尽美的。
我们不能苛求蒙元能够还原历史,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零零散散的史料中寻找一个真实的贾似道。
其实,与其说贾似道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倒不如说他是个喜欢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权臣。
为何我要说贾似道是个权臣而非是奸臣呢?原因无外乎他对刚刚登基坐殿的宋度宗赵禥的一些动作,让我不得不对贾似道更加以确定他是个权臣。
当时,赵禥刚刚登基坐殿,而贾似道就一百个不愿意,为什么?因为,贾似道觉得自己这官儿忒小了,要做更大的官儿才合适他。
当时,贾似道已经是丞相外加太师的官职,说来也算是风光,朝中大小事务都是一把抓,算是南宋王朝中的大拿了。但是,贾似道对他目前的地位还是不满足。
怎么办?于是乎,他便来了招绝的,那便是欲擒故纵之法,怎么个欲擒故纵呢?表面上,贾似道说自己无心在主持朝政,并且有解甲归田的意思,而之后又宣称,蒙古大军已经攻打过来了。
经贾似道这么一折腾,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没了底气,咋办才好?贾似道要闹辞职!这可不得了!若是贾似道辞职不干了,谁来主持朝中大局呢?赵禥被吓的差点没尿出来。
当然,赵禥也不可能同意贾似道这种解甲归田的请求,并且当众跪下求贾似道不要离去,最后,只有加封贾似道为平章军国重事一职,这个官儿大概意思就是一切朝中军政之事都要由贾似道来管理。
由此可见,贾似道算是奸臣么?与其说他是奸臣,我倒是认为他这些花花肠子到像个权臣。
其实,贾似道并不是个骗吃骗喝的混子。他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贾似道都是有所建树的。不然,孟珙临死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推荐一个废柴作为他的继承人呢?
当时,孟将军已经是快归天了,于是,他便举荐贾似道作为京湖制置使,这官儿大概为当时一个军区司令的级别。面对如此重任谁又会认为孟将军是草率之人,会将这个官位任命给贾似道呢?这完全是不成立的推理啊。
如果,知道孟珙的人都会知道,他不是一个没有大脑思考的人,如果他最终的决策是把重任交给一个整天游手好闲骗吃骗喝的混子。那么,我会很负责的认为这种说法是非常荒诞不经的说法。所以说,如果贾似道是个废柴,那么,我则认为孟珙当初就真没有举荐贾似道做京湖制置使的必要了。
再者说,贾似道任职期间,发动军民开垦荒地、并且屯田、修筑城池防御这些都不是作假的。并且,也得到了宋理宗的高度赞许。如此一来,不论如何评价贾似道,也不会感觉他太过于废柴吧?
再说经济方面,贾似道试图挽救南宋经济,推出了一种名为公田法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让南宋经济有所提高,限制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且对南宋当时的财政有所帮助。
说白了,公田法就是给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来购买那些大地主在不动产中超额的土地,以租谷作军饷并充实国库。
客观地说,贾似道的这种经济方面的举措,还真不是当假的。可以肯定,贾似道在实行公田法制度的一些成功,当然如果当时南宋全部路一级的地方都实行公田法,那应该就更为完美了。
综上所述,如果真是一个整天骗吃骗喝的混子,是做不出这样的事儿来的。
一个混子不会被一位功勋卓著的统帅选定为接班人,也不会开垦荒地、加固城池,更不会想出公田法来解南宋财政赤字的经济危机。故此,贾似道并不是个不学无术的混子。
贾似道打仗很不靠谱?
呵呵,贾似道为何打仗不靠谱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待好好讨论一下,很多人认为贾似道打仗超垃圾,并且也认为贾似道根本不是打仗那块材料。如果说必须要认定孟老爷子主观判断错误的话。那么,我觉得敌人的评价应该是对贾似道打仗方面最为靠谱的评价,难道不是么?
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忽必烈这个叱诧风云的元朝开国皇帝就有对贾似道的一段极高的评价,可以证明贾似道对行军打仗方面的造诣。
在《元史》中,忽必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这段话是对贾似道的评价,其评价如下:“上曰:‘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
他是说敌军城里面只有个姓贾的置帅(制置使),你带领十万众不能胜,打了数个月也没拔下这座城池,你们的罪过啊!
好在有元史这段忽必烈给贾似道的评价,贾似道不仅打仗方面不是废柴,而且还算是比较强悍的将领。如此一来,贾似道打仗不靠谱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了。
鄂州之战贾似道的表现真的是极为胆小怕事么?
这个言论有必要好好说道说道,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很多人认为他表现的鼠目寸光。而且,一点儿也没有做大帅的资格。
其实不然,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表现的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在此战中贾似道就接到了宋理宗的命令,宋理宗的意思是要求贾似道从鄂州移师到黄州。
这条路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黄州的位置从地图上看是在鄂州东边的长江北岸之处,然而此地便是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
但是,贾似道确实是率领七百骑兵绕道驻扎到黄州去了。
这样一来,很明显了,黄州驻扎了宋军,严重的威胁到蒙元军队的安全。因为,蒙元军队的后路正是黄州。故此,贾似道亲率七百名骑兵绕到蒙元军队后方驻扎,这不诚心给忽必烈找罪受么?
其实,也就是因为贾似道的这种胆识,以至于让忽必烈退无可退,最终决定退兵来结束这场鄂州之战。
从这点来看,贾似道在行军打仗方面也绝不含糊,说贾似道打仗胆小如鼠者,我觉得应该好好的辨析一下史料再去评价贾似道才对。
贾似道真的签订了鄂州和议了么?
众所周知,不论是武侠小说上面还是以往的一些传统观点上。贾似道在鄂州之战中,是一个胆小如鼠并且还私下与蒙元老大忽必烈签订鄂州和议的鼠辈。其内容大概就是,贾似道准备以金钱来收买忽必烈,顺便让忽必烈以后别来骚扰南宋。这个私密的和议地球人当然也就全知道了。然而,对这个所谓的鄂州和议的真实性,我觉得还是有待商榷的。
那么,现在关键的问题就要面对了。这鄂州和议究竟有没有?如果说有,那么贾似道以往的神勇皆会被推翻。
如果有,那么就能说明贾似道并非是一个啥也不会的白痴。所以说,鄂州和议是很关键的问题。它对于贾似道来说非常关键,基本上可以说是天堂与地狱一步之间的事儿。
那么,我们便来分析一下是否会存在鄂州和议这么一码事。很不幸的是,很多史料都有证明贾似道确实私密与忽必烈和谈,并且要贿赂忽必烈叫他不要来骚扰南宋。在《钱塘遗事》、《宋季三朝政要》、《宋史全文》均有记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既然是和议,那么为何在《宋史》贾似道传中,并没有提出这文件的签订时间以及内容呢?
按理论上来说,贾似道签订的这次鄂州和议可以说是一次丧权辱国的和议,被列为奸佞的贾似道,为何在他列传中没有说明这份和议的签署时间以及文件签署内容呢?
我们可以看到,像秦桧这样的大奸臣,其列传中都有提到过绍兴和议的事情,而且可以知道什么时候签订的这个合约。然而,为何贾似道列传中却没有提到鄂州和议的签署时间以及文件呢?如果稍微想一想的话,难道不觉得贾似道这个列传很奇怪么?
咱且不说这份和议文件下达的内容以及具体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咱就好好想一想,忽必烈这个人是不是白痴。当然,很多人都觉得他不是白痴,甚至觉得我说这话很白痴。
那么,我就说说为什么忽必烈如此白痴。他白痴就白痴在,既然贾似道已经打算称臣和议了,而且还给岁币。有这等好事为何忽必烈不做呢?
难道是为了争王位?那何不留下一个使臣与贾似道去协商呢?所以,我觉得如何真有鄂州和议,那么忽必烈无疑是史上最傻的大白痴。
而所谓鄂州大捷只杀死蒙军后卫部队几百人的说法也是荒诞不经的。因为,单论鄂州之战中一次作战,蒙元军队就能损失一万三千来口子人马,又何以见得是杀死几百人呢?而依照元史的相关记载,蒙元大军在鄂州之战中的损失绝对在一半儿以上。这又如何解释呢?杀死百人的说法太经不起推敲,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贾似道无疑是被蒙元给包装了而已。或者说,是被蒙元给妖魔化了。
这样说来,鄂州和议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看来,贾似道不可能和议,然而忽必烈也没那么傻,为何争夺王位而彻底放弃了这次和议。故此,鄂州和议纯属无稽之谈。
贾似道在支援襄樊战役中,看到襄樊之围后,不退反进多次向宋度宗赵禥提出申请行边。但是,都被宋度宗赵禥给否决了,其原因就是,你贾似道去了襄樊,我这淮南咋办?没人给我守淮南,那么我临安又该怎么办?故此,贾似道的申请就被赵禥给剥削了。说贾似道没有派遣援军前往救援襄樊,这就更没有说服依据。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贾似道的确是发动了几乎他能动员的全部兵力来了。比如说,四川制置司、沿江制置司、荆湖制置司,他基本上可以说把能调集的部队他都调来了。连同两淮水师,广东水师,还有殿前司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全部在襄樊战役中登场而出。
但是,这些部队都是各自分散来援,并没有集中兵力。虽然,贾似道他动员了很多兵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股劲儿。所以,不论如何支援都是没有突破蒙元大军的防御圈。这个就是贾似道支援上的最大的问题。
不过,问题归问题,支援归支援。贾似道支援了襄樊,这是一码事。然而,贾似道如何调动兵力去解围,这又是另外一码事。故此,说贾似道没有派兵支援襄樊,纯属胡扯而已。
可以肯定,襄樊最终还是落陷了,贾似道无疑是第一责任的负责人。然而,说他是蒙蔽朝廷,并且封锁消息,让宋度宗赵禥跟个白痴似的不知道襄樊已经被围好几年。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了。
我们可以仔细的想一想,既然出兵了,那么就需要犒赏三军。请问,襄樊失陷的这五年,难道犒赏三军都有贾似道来签发不成?当然是,签发还是需要南宋皇帝宋度宗赵禥来签发,这点毋庸置疑。
不仅如此,连皇帝赵禥都调动了御前部队前往支援襄樊。那么,这样一来贾似道有蒙蔽过宋度宗赵禥襄樊被围一事么?难道宋度宗赵禥签发犒军的文件,还看不到襄樊被围的事儿么?宋度宗赵禥固然有些白痴,但是也别把他想的太白痴了。他还是能看得懂奏折的。那么,既然如此,有谁还认为宋度宗赵禥被贾似道所蒙蔽了?这种说法还能成立么?
如果说贾似道卖国,那么请问将秦桧放到哪里?我这样的比喻当然不恰当。因为,卖国的人,可以很多卖国的人。所以说,有人可能会认为我这种说法不是很对。但是,说贾似道卖国也不见得比我对多少。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贾似道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出任何出卖过国家的事情。在襄樊失陷后,外加第二次的鄂州之战失败后,贾似道提出了和议,而他的和议是什么条件呢?仅仅是银绢二十万来作为和议的筹码那么,我问一下,我们素有“和谈报国“之忠义称号的秦桧呢?他的筹码又是什么?杀大将、送金银、割国土!综上所述,贾似道与之相比如何?有没有过卖国呢?仅是以银绢为条件使蒙元退兵,这难道也是卖国?那澶渊之盟的签订也算是卖国了?寇准就是个卖国贼了?
事情虽然不能这样说,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贾似道没有说提出割让国土的条件,更没有因此而诛杀朝中大将。故此,我的观点寇准没有卖国,贾似道同样也没有卖国。仅此而已。
如果说贾似道卖国,那么他又何必一次次的调遣兵将试图化解襄樊之围呢?更何况以金银珠宝、高位官爵来犒赏军队呢?
如果贾似道卖国,这些事情肯定必然不会发生。所以,贾似道在态度方面是积极主战派。所以,说贾似道是卖国贼,这是一点根据都没有的说话。贾似道没有卖国,他只是战事结果的责任人而已。
贾似道既然不是奸臣,便有点像是一个铁杆主战派。虽然,最终的抗金结果不理想,但是,他积极主战的过程还是值得肯定的。贾似道也不是完人,他也有嫉贤妒能的臭毛病。可以肯定的是,贾似道就过不成便是误国了。但他还是通过抵抗加议和尽力了,最终让南宋多苟延残喘二十年左右。这对于抗击世界巨人,打遍天下无敌手,灭国四十的蒙元大帝国来说,能够最后倒在忽必烈大帝脚下,那也是十分荣幸的事。
但是,如果说就因为贾似道最终的结局不完美,而千方百计的以偏概全,并将贾似道的功绩全部否定的话。我想,这样做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