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访问阿根廷期间,公开指责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称中国通过所谓“贪婪协议”试图“夺走”拉美国家的矿权,并增加这些国家的债务负担。对此,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及外交部迅速作出回应,严正驳斥美方言论,强调中拉合作秉持平等互利原则,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美中在拉美地区的博弈再次引发全球关注。
.jpg)
美国的“门罗主义”延续:地缘政治焦虑的根源
美国对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合作表现出强烈抵制,这种态度可以追溯到其长期奉行的“门罗主义”。自1823年提出以来,“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干预拉美事务的理论基础。冷战时期,美国更是通过支持政变、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等手段维持对拉美国家的控制。例如,智利政变和尼加拉瓜的“康特拉”事件便是典型案例。
这种霸权心态至今未变。拉美地区一直被视为美国的“后院”,而中国近年来通过贸易、投资和援助逐渐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打破了美国的传统控制格局。中国的合作模式强调平等互利,不附加政治条件,这让许多拉美国家看到了摆脱美国控制的希望,也使美国感到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压力。
中拉合作的经济效益:数据展现真实影响
与美国的干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拉美的合作模式。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拉美国家的重要经济伙伴。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22年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额达到4858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三倍。中国已成为巴西、智利、秘鲁等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拉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方。
.jpg)
在阿根廷,中国与该国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为阿根廷提供了35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支持。这一协议帮助阿根廷缓解了美元短缺问题,并增强了其金融稳定性。阿根廷央行表示,这一合作对该国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融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而美国的援助和投资规模则显得相对有限。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经济支持往往附加苛刻的条件,例如要求拉美国家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或调整对外政策。这种模式与中国强调尊重自主权的合作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jpg)
美中博弈加剧:拉美国家如何选择?
贝森特此次访问阿根廷,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削弱中国的影响力。他不仅抹黑中国的合作模式,还炒作“中国威胁论”,甚至考虑恢复在巴拿马的军事部署。这些行为反映了美国试图重新强化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然而,这种策略并未得到拉美国家的普遍支持。
拉美国家在美中博弈中并非被动的棋子,而是试图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近年来,许多拉美国家采取了“多元化合作”的策略,既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又保持与美国的传统关系。例如,巴西总统卢拉公开表示,中国是巴西的重要战略伙伴,而阿根廷总统米莱尽管在竞选期间对中国持强硬立场,但上任后也软化态度,与中国续签了本币互换协议。
拉美地区的锂矿资源成为这一博弈的关键。中国企业已在阿根廷、智利等国家展开积极布局,而美国则试图通过外交和经济手段阻止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扩展。这种资源争夺战进一步加剧了中美竞争。
结语
中国在拉美的合作模式不仅改变了地区经济格局,也挑战了美国长期以来的霸权地位。美国对中国的抹黑和干预,反映了其对失去“后院”控制权的深层次焦虑。然而,拉美国家正在用行动表明,希望摆脱外部势力的压迫,追求自主发展。
未来,美中在拉美的竞争将继续上演,而拉美国家的选择也将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国而言,继续坚持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将是巩固其在拉美地区影响力的关键。而对于美国,如何调整其传统的霸权心态,真正尊重拉美国家的自主权,是其赢回信任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