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财政部公布了最新财政收支运行情况。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创下年内新高,带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增速首次实现由负转正,折射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同比增长0.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同时,1至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同比增长3.4%,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财政收入方面,今年前7个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538亿元,同比下降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77301亿元,同比增长1.8%。值得注意的是,从单月数据来看,7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7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增长2.2%、3.1%,月度增幅均为今年以来最高。
税收收入累计降幅明显收窄。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3%、2.1%、8.8%,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2个、0.4个、0.8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0.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单月数据方面,7月份,全国税收收入18018亿元,同比增长5%,月度增幅自4月份由负转正后持续回升。
各行业税收情况方面,1至7月,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3%、10.1%、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2.7%,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4.1%。
综合前7个月财政收入情况来看,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反映出我国各级财政部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成效逐步显现,财政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税收的亮眼表现,体现出新旧动能转换不断释放活力,为税源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也需注意,部分税种仍承压,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在外贸及房地产相关领域仍面临挑战,财政收入平衡压力依然存在,仍需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的协同性,增进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李旭红指出。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支出保障。今年1至7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23327亿元,同比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410亿元,同比增长2.5%。
从主要支出科目来看,1至7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教育支出增长5.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5.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3%,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0.2%。
此外,1至7月,各级财政部门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资金支出了2.89万亿元,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1.7%。
“展望未来几个月,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支出强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强化重点领域保障、用好债券资金等举措,不断增强经济与财政的良性互动,为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李旭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