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同质化难题待解
|
| 日期:2025.10.27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人次:188 |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新业态,通过整合乡土文化、自然景观与休闲体验,成为推动农民就业增收、城乡协调发展的载体之一。近期,记者调研发现,各地乡村民宿产业发展迅速,但在经营和发展模式、乡村文化特色保持、服务标准和整体统筹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社会资本压缩本地居民参与空间、同质化严重等现象。
乡村民宿探索新发展路径
近日,“陕西一小村庄民宿住一晚要2000元”的消息登上热搜榜。陕西汉中留坝县小留坝村,旅游旺季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车辆。周边村民从怀疑“谁来住”到纷纷加入其中,开始应聘做民宿管家或开办自己的民宿。有网友感叹价格高,也有游客评价说“宁愿少买个包也要换3天山居生活”。
近年来,全国各地推进民宿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引擎。各地乡村及景区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山西陵川县以民宿经济为支点,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方式实现了村民增收。在古郊乡松庙村,当地采用“县农投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模式,整合资源实现利益联结,将56户闲置农房收归集体,引入县农投公司投资建设22个小木屋、13处民宿院落。村民以房屋租赁或土地入股,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2024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营业额达300多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东水厂村是一个仅有53户人家的小山村,如今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2020年至2024年间,该村协调资金为14户村民改建精品民宿。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7万元。
河北近期举办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心打造“在山宿间撷取乡愁”乡村民宿生活场景,整合太行山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传统村落、特色民居,营造四季沉浸乡居体验空间,合力塑造“太行院子”品牌IP。
安徽潜山槎水镇乐明村天方慢庄民宿曾经是倒塌的废弃民房,在保留原来民居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去年9月,潜山市获评安徽省首批“皖美民宿集聚区”。
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将乡村民宿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中国民宿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民宿市场规模达到422.7亿元。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乡村民宿房源达38万套。携程数据显示,近年来高品质乡村民宿供给增速在乡村民宿品类中快速上升,带动乡村旅游出行距离和平均停留时长增长,两项数据在2024年达到近5年峰值,分别为654公里和1.27天。
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记者调研发现,乡村民宿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经营规模异化,外来社会资本逐利行为压缩本地参与空间。一位文旅集团的负责人说,社会资本大量涌入乡村民宿业,在带动发展的同时,也令其趋向于规模化、品牌连锁与标准化经营,乡村民房租期短、使用成本高且风险大、改造维修难等问题又加剧了外来经营者的逐利行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民宿投资成本不断上涨,提高了民宿经营门槛,无形中削弱了本地居民的参与机会。
其次,乡村性削弱,同质化严重,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山西大学一位教授说,当前一些地方乡村民宿发展面临乡村性保持问题,包括忽视本地文化,脱离乡土根基;个性特色削弱,面临同质化困境。有的乡村实施整村或集中开发,造就的是民宿度假区而非乡村生活社区,使民宿经济发展与地方居民脱离,与社区生活脱离,形成了民宿“孤岛”。
再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配套设施不完备,缺乏整体统筹。记者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地方乡村民宿产业存在服务质量低、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和资源整合不足等问题。在中部某地沿黄河旅游公路走访,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地地理位置偏僻,周边没有形成让游客长期停留的游玩圈,因此除了节假日外,游客比较少。部分受访者也表示,一些地方乡村民宿发展粗放,缺少政府层面前瞻性的顶层设计。
应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本地参与
专家建议,从多方面着力,推动乡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表示,应推进农文旅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民宿产业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经营,需要进行文旅深度融合,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除了在民宿的建造上进行文化植入,还可以在配套产品方面融入地方文化,如提供当地特色美食、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和土特产、提供当地民俗文化表演等。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要重视本地参与,提升村民主体性和游客体验感。人们从城市的喧嚣走向乡野小巷,期望的是体验村民的日常生活,向往的是乡村所蕴含的质朴和纯真。在推进民宿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让村民成为最有活力、最稳定和最持久的构成要素。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审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晓雁建议,进一步加大乡村民宿管理力度,制定民宿标准体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与乡村民宿相配套的美丽乡村环境。支持乡村民宿品牌建设,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升乡村民宿的知名度。
|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全球矿产资源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 联系人: |
|
| 联系电话: |
|
| 电子邮箱: |
|
| 手机: |
|
| 公司地址: |
|
| 邮编: |
|
| 网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