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矿产资源供应链在外部博弈中往往首当其冲。优化构建公平合理、稳定健康、协作共赢的铁矿石供应链生态体系,既关乎钢铁行业,也关系到供应链产业链各方长远利益。”在11月6日举行的第三届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致辞时指出。
会上,姜维梳理了钢协与中国矿产共同主办两届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大会取得的成果,介绍了钢铁行业运行形势,并就矿产资源供应链韧性安全和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他表示,过去两年,在进博会期间,钢协和中国矿产一道,已成功主办了两届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大会,为矿产资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商共谋可持续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提出“和合共生、责任共担、创新共赢、开放共享”的倡议,共同促进安全、高效、共赢、可持续的矿产资源供应链生态建设。“目前,该项倡议得到了产业链供应链伙伴的支持和响应,新的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新的践行成效逐渐显现。”他说。
姜维肯定了今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自律运行的成绩。他表示,钢铁行业积极应对强供给、弱需求的挑战和外部多重不确定风险,“控总量、优供给、促转型、增效益”,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三定三不要”,粗钢产量稳中有降、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今年前三季度,钢协统计重点会员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倍,实现近4年同期最高水平。但也要看到,钢铁行业平稳运行、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他强调。
近年来,钢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实现超低排放、节能降碳,同时,企业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低碳技术进步等方面都需要资金投入,需要行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行业销售利润率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点,长此以往不足以支撑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也必将影响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矿产资源供应链产业链各方更应加强沟通、从长计议、保持定力,把握有利机遇和条件,以合作共赢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姜维聚焦此次大会“韧性重塑·矿链革新”的主题,就矿产资源供应链韧性安全和创新发展提出4点建议。
一是加强战略合作,构建“多元+调剂”的上游韧性资源网。推动钢铁企业与全球主要矿企建立稳定共赢合作,鼓励通过联合投资、参股持股等方式,强化海外权益矿布局。积极开拓西非、中亚等新兴资源带,构建多元化的供应来源。继续稳固国产矿开发,以备应对地缘政治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多措并举从源头筑牢资源安全保障基石。
二是创新物流模式,打造“智慧+绿色”的中游协同运输链。协同港口、航运与铁矿石进口企业,共建铁矿石供应链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从起运港到目的港的全流程信息共享应用,持续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力发展大型、绿色、高效的矿石运输船队,并探索“散改集”等新型物流模式,提升运输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加强关键航线的安全保障建设,确保国际物流大动脉的有效畅通。
三是推动工艺革命,激活“融合+升级”的下游创新应用场。矿山企业、钢铁企业加强协同研发,共同应对人类气候课题,支持氢冶金、DRI等前沿低碳技术的研发与规模化应用,实现铁矿石原料的绿色低碳升级。通过工艺创新,有效提高冶炼对原料结构的适应性,实现生产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质量。
四是共建创新生态,培育“数据+金融”的全链共生支撑体系。联合上下游企业及金融机构等,构建行业级数据平台,汇聚开采、航运、生产、消费、库存等数据信息,利用AI等新型数字化工具,精准预测供需,防范系统风险。创新优化金融产品,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灵活的避险工具和融资支持,赋能全链条更高质量发展。
“我们相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等优势将更加彰显,在产业链韧性塑造和革新发展之路上,中国矿产大有可为,产业链上的各伙伴企业大有可为!钢铁协会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为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贡献协会力量。”姜维最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