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出来的好服务
作者:郑晓丹
近年来,江西省地质调查勘查院矿产勘查所以技术服务破局,在深耕省内市场的同时,凭借在信息遥感、监理施工与地球物理等领域的技术服务优势,主动进军长三角地区,积极开拓江苏、浙江、上海等新区域市场,持续擦亮“江西地质”金字招牌。
每一份数据都经得起检验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调查摸底上图入库工作,江西省地调院矿产所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调查经验,承担淮安、海安、涟水三地任务。项目实行县、市、村三级质量管控机制,抽查比例30%。项目部以“绣花功夫”精益求精,做到无遗漏、无隐患。
“6月油菜花开时涵洞易被遮挡,我们待收割后进行二次核查。”海安项目经理方磊介绍,“毛豆生长茂密的季节,暗渠拍摄效果差,我们就先标记定位,采收后补拍,确保每张影像清晰、证据完整。”
在业主定期通报全市进度排名的压力下,项目团队坚持高标准、零差错。淮安项目负责人李涛表示:“我们自主研发了多款小工具,实现成果自动分类生成与质量自查,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创新是提升质量的关键因素。”项目负责人曾程文认为。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农房一体确权登记项目中,项目团队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三维建模技术、传统测量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实现了房屋平面图的快速绘制和数据的自动化处理。针对“一户多宅”“一宅多户”等复杂情况,调查团队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多方求证、实地核实等方式,准确界定权属关系。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调查数据管理系统,实现调查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动态管理。

高标准农田实地调查
李 涛 摄
安全管理为项目全程保驾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安全是融入日常的红线。“施工区双重关卡、施工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卡’实时更新、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确认等规定动作,我们一个都不少。面对业主和监理单位每日安全巡查,我们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台州市路桥黄礁涂围垦工程道士冠矿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邱通理打趣地说。
针对沿海地区台风多发的特点,项目部专门制定了详尽的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全员开展实战演练。“各小组注意,台风预警升级,立即启动一级响应!”演练组组长一声令下,抢险组组长老李迅速回应:“应急队集合完毕,已开始加固临时设施、转移低洼区域物资。”
通过反复演练和方案优化,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清楚掌握应急流程和自身职责,切实提升了突发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监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依旧是重中之重。矿产所在杭州市富阳区彭家村洋洋矿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中承担监理工作,依据上级下发的整改单和工作指令,持续加强现场安全监督,重点核查二氧化碳相变致裂等新工艺的施工方案与安全交底情况,确保技术风险可控。同时,协同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开展边坡、便道等危险区域的联合勘察与验收,强化高风险作业环节的旁站监理。通过每日巡查、例会协调和专题约谈,压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紧盯整改进度与石料处置等关键节点,坚决防范安全事故,保障工程全程安全、文明、有序推进。
好口碑铸造“江西地质”品牌
矿产所下属单位测绘院集团深耕浙江宁波市场30余年,成立宁波分公司,以“技术强、响应快、服务优”为核心竞争力,赢得了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高度信赖。
分公司负责人陈磬带领团队扎根宁波10余年,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提供长期技术支持。团队承担了北仑区森林草地湿地普查、多个县(区)“房地一体”登记发证、城市地下市政设施普查及灾害风险普查等多项百万元级项目,持续负责当地历年年度国土变更调查项目,签订自然资源管理辅助测量服务项目合同,团队专业能力获得业主充分认可。
响应及时,为业主排忧解难,一直是矿产所的服务宗旨。杭州市东湖街道空洞检测项目结束后,路段因雨季连续降雨发生局部沉降,业主下午2点半打来咨询电话。“您放心,我们马上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今晚一定把初步结果拿出来。”项目负责人潘隆虎不顾6小时车程,快马加鞭带领检测小组携带设备赶往现场。
当晚9点,他们已在沉降路段设置安全作业区,采用探地雷达组合天线对沉降区域及周边进行全覆盖检测。现场负责人一边查看数据一边与业主沟通:“我们从路基密实度和地下水侵蚀两个方向初步排查,具体原因今晚整理好向您汇报。”项目部不仅提交了详细的检测报告与成因分析,还附上切实可行的修复建议,并主动提出:“修复过程中如需技术支持,我们全程配合,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严控质量、严守安全、严创口碑,江西省地调院矿产所用“赣”劲闯开大市场,走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