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国民政府调整了中央行政机构。实业部、全国经济委员会等并入经济部,翁文灏任部长,同时兼资源委员会主任。这次改革,使资源委员会作为发展国营工业的专职机构,在政府中拥有了突出地位,并以独立姿态成为国民政府第一个专事国营工业的机构,表明了其在战时发展国营工业的决心。
1938年3月,国民党最高当局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宣言:“抗战期间关于经济之建设,政府必当根据民生主义之信条,实行计划经济,凡事业之宜于国营者,由国家筹集资本,从事兴办……”
就在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的当月,为了保存与强化抗战经济力量,国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工业内迁。
事实上,早在抗战前,国民政府已开始秘密内迁。迁厂之议,出自翁文灏的资源委员会。1936年10月,交通部即密令将国营招商局机器厂自上海迁往武汉。
1938年3月,约有600家民营工厂也开始历经艰辛,迁往后方。这是中国工业史上一次壮举。内迁工厂在工业基础极为贫乏的西部地区成为发展工业的骨干力量,在抗战头3年间,后方民营工业的投资超过了战前全国的平均额。
但1942年后,民营工业逐渐处于日益困难状态。除了通货膨胀外,原因主要是金融垄断、物资统制和国家资本的侵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