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内黄金零售市场迎来标志性时刻——周大福、老庙等头部品牌足金饰品价格跌破千元大关,最低报价达945元/克(含工费),较两周前高位回落超10%。这一价格调整恰逢“520”消费旺季前夕,尽管金价仍处历史高位,但消费者购买热情不减,部分门店单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价格跳水:国际金价联动传导
本轮金价回调始于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关税减免协议,市场对避险资产需求降温。5月12日,伦敦金现价收于3233.55美元/盎司,较4月高点下跌12%,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主力合约同步下挫2.48%至761.02元/克。传导至终端市场,周大福、周六福足金饰品价格两日内累计下跌30元/克,老庙黄金降幅达32元/克,创2023年3月以来新低。北京西单某金店负责人透露:“国际金价每跌1%,国内零售价约下调5-8元/克,当前降幅已充分反映市场预期。”
消费激增:低价刺激买金潮
价格下行点燃消费热情。记者走访发现,北京、上海等地金店客流量较上月增长40%,单日最高成交超千单。老凤祥销售人员称:“千元以下金价刺激了婚庆、投资客群,5克以上大克重饰品销量占比升至65%。”为抢占市场,品牌方叠加“克减50元”“满赠工费”等优惠,实际成交价较挂牌价低10%-15%。数据显示,5月以来黄金零售板块日均销售额达8.7亿元,较4月增长58%,部分门店单月销售额已超季度目标。
政策驱动:关税让步与美元走强共振
金价回调的核心推力来自中美经贸政策调整。根据双方协议,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91%的关税,中国同步降低反制措施,贸易摩擦缓和削弱了黄金的避险属性。与此同时,美联储推迟降息至9月的预期强化,美元指数升至102.3,压制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东方金诚研究指出,关税政策缓和使市场风险偏好回升,资金加速流向股市等风险资产,黄金ETF持仓量两周内减少120吨。
行业博弈:品牌方借势去库存
低价策略背后是黄金零售商的去库存压力。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国内黄金进口量同比增长23%,但零售端消化速度放缓,导致库存积压。此次降价被视为“以价换量”的关键举措,周大福管理层表示:“通过价格杠杆快速回笼资金,为下半年新品上市腾出空间。”行业监测显示,当前金店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至32天,部分企业通过黄金租赁业务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未来展望:消费韧性支撑价格中枢
尽管短期金价承压,但消费端韧性为市场提供支撑。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黄金消费量达1180吨,创历史新高,其中自戴型饰品占比提升至58%。分析认为,年轻消费者对“黄金时尚化”的接受度提高,叠加婚庆刚需,年消费量有望维持千亿规模。中泰证券预测,若国际金价企稳于3200美元上方,国内金饰价格将维持在950-1000元/克区间,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或进一步扩大。
结语:低价红利能否持续?
金饰价格跌破千元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消费升级的缩影。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或是阶段性购金窗口;对于行业来说,如何在价格波动中平衡规模与利润,将成为长期课题。随着美联储政策转向及地缘局势演变,黄金市场或迎来新一轮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