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夜盘,多晶硅期货市场呈现冲高回落态势,主力合约PS2506收于38,270元/吨,单日涨幅收窄至0.91%,A股光伏板块则延续强势,东方日升、大全能源等个股涨幅超15%。市场传闻称,硅料行业前六大厂商正筹划整合剩余产能并推动减产挺价,但企业回应称方案尚未落地,行业仍处博弈阶段。
期货价格波动加剧,减产预期提振远月合约
多晶硅期货近两日波动显著,5月13日主力合约一度逼近涨停,但14日冲高回落,显示市场对传闻的谨慎态度。尽管现货价格仍处低位(N型硅料均价约3.6万元/吨),但远月合约PS2508-2511因减产预期升温涨幅明显,部分合约单日反弹超5%。分析认为,远月合约估值修复源于三季度供需改善预期:当前硅料库存已降至25.7万吨(周环比-1.5%),且5月产量预计环比降3%至9.4万吨,而下游硅片排产仅下滑5%,库存去化节奏或加速。
行业整合传闻发酵,企业态度分化
市场传闻称,通威、大全等头部企业计划联合收购中小产能,并通过限产将价格推升至4.5-5万元/吨区间。尽管多家企业否认“收储计划”,但知情人士透露,头部厂商已就产能整合展开磋商,初步方案包括“减产+金融工具支持”。某硅料大厂内部人士表示:“行业已进入生死存亡阶段,控产是唯一出路。”然而,中小厂商对整合抵触情绪强烈,部分企业仍试图通过低价抛货维持现金流。
供需双弱格局延续,政策干预成关键变量
当前硅料市场呈现“高库存、低开工”特征:5月国内在产企业或缩减至10家,产能利用率不足40%。下游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组件厂压价导致硅料采购意愿低迷。尽管行业自律减产初见成效,但需求端缺乏反转信号,5月光伏装机量预计环比持平。政策层面,工信部拟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拟将产能利用率纳入考核,倒逼低效产能出清,但具体细则尚未明确。
后市展望:短期博弈加剧,长期静待行业出清
短期期货价格或受减产传闻提振上探40,000元/吨关口,但需警惕两大风险:一是中小厂商抵触导致整合进度滞后;二是海外低价产能冲击国内市场。中长期看,若政策端出台强力整合措施,叠加四季度装机旺季启动,硅料价格有望回升至4.5万元/吨以上。机构建议关注两类标的: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如通威股份、协鑫科技),以及深度参与产能整合的平台型公司。
结语:在混沌中寻找确定性
硅料行业正经历从“无序扩产”到“有序出清”的阵痛期。减产传闻虽提振短期情绪,但行业真正反转需依赖政策引导与市场出清共振。投资者需警惕情绪面扰动,重点关注库存去化速度及龙头企业产能调整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