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资金渠道,推动社会资本和地勘单位参与空白区地质找矿
本报讯 今年以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针对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地质调查渠道不畅的问题,进一步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各级国企积极参与、社会各方竞相参与的战略找矿投入机制,创新提出“订单式”和“众筹式”地质调查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和地勘单位参与基础地质调查积极性,进一步拓宽找矿投入渠道。
四川省是矿产资源大省,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目前,四川省已发现矿产136种,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00种,其中,8个矿种查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以来,四川省推动优势战略性矿种找矿突破和增储上产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基础地质工作薄弱、找矿后劲不足、矿业权盘活难度大、投入机制不健全、地质科技创新不足、用地用林用草难等制约找矿突破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表示。
如何破解系列制约?在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上,拓宽找矿资金渠道,创新提出“订单式”和“众筹式”地质调查模式,提高社会资本和地勘单位参与基础地质调查积极性。
“订单式”地质调查,支持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自投资金,利用掌握的地质资料,在矿业权空白区且不与财政出资战略性矿产调查和矿产勘查项目重叠的区域提出“订单式”地质调查申请,经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后期根据地质调查成果,按矿种出让权限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出让区块建议,区块成功出让后给予奖补。
“众筹式”地质调查,鼓励四川省属国企牵头,联合社会资本“组团”勘查,共担高风险的早期地勘投入,可降低单一主体的投资门槛和风险,激活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
“两种地质调查模式主要针对社会资本参与基础地质调查渠道不畅的问题,将拓宽找矿资金渠道,推动社会资本和地勘单位进入空白区参与地质找矿。”四川厅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还通过地勘单位改革、设备更新及科技赋能3个方面强化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支撑保障作用。据悉,今年,该厅已发布5个揭榜挂帅项目,预计投入科研经费3000万元,支持四川省属地勘单位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创建矿业产业创新联盟,整合产学研资源,联合开展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集中力量突破找矿核心技术与装备瓶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战略找矿工作质效;支持AI找矿平台和矿山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大力培育矿业领域新质生产力。
(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