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资环二院公司实施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洛阳首幅水资源“家底图”这样绘就
|
| 王伟灿 日期:2025.10.31 资讯来源:中煤地质报 浏览人次:841 |
河南省资环二院公司实施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 洛阳首幅水资源“家底图”这样绘就
“我们能够按期完成这个项目,真的不容易。夏季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作业,还要经常爬陡坡、钻树林,一天下来常常是身背‘地图’、胳膊‘挂彩’。”提起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徐金华“痛并快乐着”。
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涉及全市207个坑塘,作业内容包括实地踏勘、坑塘水深实测、数据整理等。由资环二院公司勘测与规划分院13名业务骨干组建的技术团队,克服野外环境差、夏季天气炎热、作业任务重等困难,在河洛大地唱响了“查水歌”。
解决飞行浮标“吃”水难题
为了加快调查进度,项目组特意租赁了一台智能飞行浮标,有着多年无人机航测经验的庞思远承担了飞行调查任务。在作业区域,飞行浮标像船儿一样,贴着水面测量着一组组数据,但时间一长,设备慢慢不听遥控器指挥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设备密封性能差,导致电路板进水,遥控器失灵,项目组只好将设备送到厂家维修。半个月后,飞行设备重新投入作业,但不久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再次将设备送到厂家后,人家干脆给我们换了一台新设备,没想到新设备用了几天又‘撂挑子’了。”面对飞行设备的接连“罢工”,庞思远心想:如果再次返厂维修,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作业工期,这些问题还得自己动手解决。“我们先将机身打开,把水倒掉,然后再将受潮的电路板、传感器、测深功能键吹干,用胶带对飞行浮标进行了密封。没想到我们做的这个‘小手术’竟起了大作用,直到项目结束设备也没再出问题。”庞思远笑着说。
调查洛阳市孟津区一水塘养殖区,又让项目人员费尽了周折。为防止鸟儿吃鱼,塘主在水塘里布设了一根根细细的鱼线,而站在岸边的操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飞行浮标进入调查点后就被鱼线缠住了。如何“营救”飞行浮标成了一大难题。技术员张学锋想了想,顿时有了主意,他借来一根长长的鱼竿,用力敲打水面,在水面波浪的助推下,飞行浮标一点一点向岸边靠近。这时,庞思远抓起一根拖车绳,跳进水塘,将绳子绑在飞行浮标上,站在岸上的张学锋、郭辉拉起绳子向岸上拖,飞行浮标终于“脱险”了。
爬坡钻林像个“探险家”
今年夏天天气炎热,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着作业人员的毅力。
为了预防中暑,项目组除了备足防暑降温用品外,还特意将作业时间进行了“错峰”安排:清晨六点进入作业点,中午十一点收工休息,下午三点钟再投入战斗。当笔者问起吃饭、休息怎么解决时,女职工马佳星忽闪着大眼睛,笑着说:“哪里有饭店就到哪里吃,吃完就趴在饭店的桌子上迷糊一会儿,荒山野岭的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作业人员每天除了承受酷暑天气的考验,还要爬山坡、钻山林,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一次,作业人员在新安县龙潭大峡谷景区进行调查,需要步行才能到达山下的防洪水库。“这里落差大,山又陡,大伙儿下山时,各自戴好防护用品,千万注意安全。”徐金华一番叮嘱后,大家背上仪器设备,两手抓着石块,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往山下移动……“下面有树了,我们可以抓着树下去了!”赵方方发现新大陆似的喊道。大家心里一阵高兴,抓着一棵树又一棵树,向山下滑着……
不管上山下山,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要上演。8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项目组开始向嵩县一个废弃养殖鱼塘进发。该鱼塘处于群山环抱中,山高林密,山体湿滑,行走艰难。大家弯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向山上走着。由于山上没有路,大伙儿各自拿着一根棍子,不停地拨开眼前的树枝,树上的刺不时刮在身上,生疼生疼,地上的草湿漉漉的,很快就把裤子打湿了……“我感觉我们就像‘探险家’,一路上充满神秘和艰辛。当我们到达调查点时,裤子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鞋里也灌满了水。我们倒净鞋里的水,穿着湿鞋、湿裤就开始调查。”提起那次调查,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余静记忆犹新。
庞思远说:“在那样热的天气里干活,我们的衣服常常是湿了干、干了湿,晚上收工总要背一个‘地图’回家,胳膊上被刮出一条条血痕,晚上都睡不好觉。”在他黝黑的胳膊上,被树枝划破的一个个伤痕依稀可见。
“娘子军”外业内业挑重担
作业人员进行测量准备工作
在项目组,郭辉、马佳星、余静、杨眉4名女同志白天与男同志一起爬山坡、钻山林、搞测量,晚上整理图片、扫描数据,时时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今年4月下旬,听说项目要实施了,这些女同志积极报名参加。当时我考虑到外业区域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只想让她们参与室内数据汇总、成果提交工作,外业调查任务由年轻力壮的男同志承担。谁知她们不同意,并表示她们跑野外不比男同志差,参与水资源调查项目主要是想积累些经验。”提起项目组的“娘子军”,徐金华赞不绝口。
干完一天的野外调查,她们回到项目驻地,吃完晚饭又投入到工作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就算再累,我们也要把当天的工作干完,因为第二天还有一大堆数据等着我们去完成呢。”郭辉指着桌上的成果说。
而负责内业的邓玉朋,工作同样不轻松。每天外业传过来一组组数据后,她要根据外业测量结果,填写对应的记录表,编写外业实景照片名称,进行吃水改正、坐标转换、建立对应数据库等工作,烦琐的工作程序常常让她从早忙到晚。
“最让我头疼的是筛选数据,”邓玉朋说,“飞行浮标在一个调查点能一次性测量50多个数据,一天测量的数据成千上万,我要从中筛选出最接近真实的一条数据,工作量实在大。”邓玉朋坐在电脑前,两眼盯着显示器,作比较、找误差,剔除一条又一条不真实的测量值,确保数据准确。一天下来,她头昏眼花,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经过四个多月的辛勤努力,我们完成了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重点掌握了全市水资源空间分布、数量、质量和动态变化情况,填补了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空白,形成了具有自然资源特色的水资源调查成果,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基础信息。”徐金华表示。河南省资环二院公司实施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 洛阳首幅水资源“家底图”这样绘就
“我们能够按期完成这个项目,真的不容易。夏季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作业,还要经常爬陡坡、钻树林,一天下来常常是身背‘地图’、胳膊‘挂彩’。”提起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徐金华“痛并快乐着”。
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涉及全市207个坑塘,作业内容包括实地踏勘、坑塘水深实测、数据整理等。由资环二院公司勘测与规划分院13名业务骨干组建的技术团队,克服野外环境差、夏季天气炎热、作业任务重等困难,在河洛大地唱响了“查水歌”。
解决飞行浮标“吃”水难题
为了加快调查进度,项目组特意租赁了一台智能飞行浮标,有着多年无人机航测经验的庞思远承担了飞行调查任务。在作业区域,飞行浮标像船儿一样,贴着水面测量着一组组数据,但时间一长,设备慢慢不听遥控器指挥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设备密封性能差,导致电路板进水,遥控器失灵,项目组只好将设备送到厂家维修。半个月后,飞行设备重新投入作业,但不久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再次将设备送到厂家后,人家干脆给我们换了一台新设备,没想到新设备用了几天又‘撂挑子’了。”面对飞行设备的接连“罢工”,庞思远心想:如果再次返厂维修,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作业工期,这些问题还得自己动手解决。“我们先将机身打开,把水倒掉,然后再将受潮的电路板、传感器、测深功能键吹干,用胶带对飞行浮标进行了密封。没想到我们做的这个‘小手术’竟起了大作用,直到项目结束设备也没再出问题。”庞思远笑着说。
调查洛阳市孟津区一水塘养殖区,又让项目人员费尽了周折。为防止鸟儿吃鱼,塘主在水塘里布设了一根根细细的鱼线,而站在岸边的操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飞行浮标进入调查点后就被鱼线缠住了。如何“营救”飞行浮标成了一大难题。技术员张学锋想了想,顿时有了主意,他借来一根长长的鱼竿,用力敲打水面,在水面波浪的助推下,飞行浮标一点一点向岸边靠近。这时,庞思远抓起一根拖车绳,跳进水塘,将绳子绑在飞行浮标上,站在岸上的张学锋、郭辉拉起绳子向岸上拖,飞行浮标终于“脱险”了。
爬坡钻林像个“探险家”
今年夏天天气炎热,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着作业人员的毅力。
为了预防中暑,项目组除了备足防暑降温用品外,还特意将作业时间进行了“错峰”安排:清晨六点进入作业点,中午十一点收工休息,下午三点钟再投入战斗。当笔者问起吃饭、休息怎么解决时,女职工马佳星忽闪着大眼睛,笑着说:“哪里有饭店就到哪里吃,吃完就趴在饭店的桌子上迷糊一会儿,荒山野岭的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作业人员每天除了承受酷暑天气的考验,还要爬山坡、钻山林,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一次,作业人员在新安县龙潭大峡谷景区进行调查,需要步行才能到达山下的防洪水库。“这里落差大,山又陡,大伙儿下山时,各自戴好防护用品,千万注意安全。”徐金华一番叮嘱后,大家背上仪器设备,两手抓着石块,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往山下移动……“下面有树了,我们可以抓着树下去了!”赵方方发现新大陆似的喊道。大家心里一阵高兴,抓着一棵树又一棵树,向山下滑着……
不管上山下山,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要上演。8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项目组开始向嵩县一个废弃养殖鱼塘进发。该鱼塘处于群山环抱中,山高林密,山体湿滑,行走艰难。大家弯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向山上走着。由于山上没有路,大伙儿各自拿着一根棍子,不停地拨开眼前的树枝,树上的刺不时刮在身上,生疼生疼,地上的草湿漉漉的,很快就把裤子打湿了……“我感觉我们就像‘探险家’,一路上充满神秘和艰辛。当我们到达调查点时,裤子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鞋里也灌满了水。我们倒净鞋里的水,穿着湿鞋、湿裤就开始调查。”提起那次调查,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余静记忆犹新。
庞思远说:“在那样热的天气里干活,我们的衣服常常是湿了干、干了湿,晚上收工总要背一个‘地图’回家,胳膊上被刮出一条条血痕,晚上都睡不好觉。”在他黝黑的胳膊上,被树枝划破的一个个伤痕依稀可见。
“娘子军”外业内业挑重担
作业人员进行测量准备工作
在项目组,郭辉、马佳星、余静、杨眉4名女同志白天与男同志一起爬山坡、钻山林、搞测量,晚上整理图片、扫描数据,时时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今年4月下旬,听说项目要实施了,这些女同志积极报名参加。当时我考虑到外业区域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只想让她们参与室内数据汇总、成果提交工作,外业调查任务由年轻力壮的男同志承担。谁知她们不同意,并表示她们跑野外不比男同志差,参与水资源调查项目主要是想积累些经验。”提起项目组的“娘子军”,徐金华赞不绝口。
干完一天的野外调查,她们回到项目驻地,吃完晚饭又投入到工作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就算再累,我们也要把当天的工作干完,因为第二天还有一大堆数据等着我们去完成呢。”郭辉指着桌上的成果说。
而负责内业的邓玉朋,工作同样不轻松。每天外业传过来一组组数据后,她要根据外业测量结果,填写对应的记录表,编写外业实景照片名称,进行吃水改正、坐标转换、建立对应数据库等工作,烦琐的工作程序常常让她从早忙到晚。
“最让我头疼的是筛选数据,”邓玉朋说,“飞行浮标在一个调查点能一次性测量50多个数据,一天测量的数据成千上万,我要从中筛选出最接近真实的一条数据,工作量实在大。”邓玉朋坐在电脑前,两眼盯着显示器,作比较、找误差,剔除一条又一条不真实的测量值,确保数据准确。一天下来,她头昏眼花,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经过四个多月的辛勤努力,我们完成了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重点掌握了全市水资源空间分布、数量、质量和动态变化情况,填补了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空白,形成了具有自然资源特色的水资源调查成果,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基础信息。”徐金华表示。作者:王伟灿
“我们能够按期完成这个项目,真的不容易。夏季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作业,还要经常爬陡坡、钻树林,一天下来常常是身背‘地图’、胳膊‘挂彩’。”提起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二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徐金华“痛并快乐着”。
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涉及全市207个坑塘,作业内容包括实地踏勘、坑塘水深实测、数据整理等。由资环二院公司勘测与规划分院13名业务骨干组建的技术团队,克服野外环境差、夏季天气炎热、作业任务重等困难,在河洛大地唱响了“查水歌”
解决飞行浮标“吃”水难题
为了加快调查进度,项目组特意租赁了一台智能飞行浮标,有着多年无人机航测经验的庞思远承担了飞行调查任务。在作业区域,飞行浮标像船儿一样,贴着水面测量着一组组数据,但时间一长,设备慢慢不听遥控器指挥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设备密封性能差,导致电路板进水,遥控器失灵,项目组只好将设备送到厂家维修。半个月后,飞行设备重新投入作业,但不久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再次将设备送到厂家后,人家干脆给我们换了一台新设备,没想到新设备用了几天又‘撂挑子’了。”面对飞行设备的接连“罢工”,庞思远心想:如果再次返厂维修,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作业工期,这些问题还得自己动手解决。“我们先将机身打开,把水倒掉,然后再将受潮的电路板、传感器、测深功能键吹干,用胶带对飞行浮标进行了密封。没想到我们做的这个‘小手术’竟起了大作用,直到项目结束设备也没再出问题。”庞思远笑着说。
调查洛阳市孟津区一水塘养殖区,又让项目人员费尽了周折。为防止鸟儿吃鱼,塘主在水塘里布设了一根根细细的鱼线,而站在岸边的操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飞行浮标进入调查点后就被鱼线缠住了。如何“营救”飞行浮标成了一大难题。技术员张学锋想了想,顿时有了主意,他借来一根长长的鱼竿,用力敲打水面,在水面波浪的助推下,飞行浮标一点一点向岸边靠近。这时,庞思远抓起一根拖车绳,跳进水塘,将绳子绑在飞行浮标上,站在岸上的张学锋、郭辉拉起绳子向岸上拖,飞行浮标终于“脱险”了。解决飞行浮标“吃”水难题
为了加快调查进度,项目组特意租赁了一台智能飞行浮标,有着多年无人机航测经验的庞思远承担了飞行调查任务。在作业区域,飞行浮标像船儿一样,贴着水面测量着一组组数据,但时间一长,设备慢慢不听遥控器指挥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设备密封性能差,导致电路板进水,遥控器失灵,项目组只好将设备送到厂家维修。半个月后,飞行设备重新投入作业,但不久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再次将设备送到厂家后,人家干脆给我们换了一台新设备,没想到新设备用了几天又‘撂挑子’了。”面对飞行设备的接连“罢工”,庞思远心想:如果再次返厂维修,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作业工期,这些问题还得自己动手解决。“我们先将机身打开,把水倒掉,然后再将受潮的电路板、传感器、测深功能键吹干,用胶带对飞行浮标进行了密封。没想到我们做的这个‘小手术’竟起了大作用,直到项目结束设备也没再出问题。”庞思远笑着说。
调查洛阳市孟津区一水塘养殖区,又让项目人员费尽了周折。为防止鸟儿吃鱼,塘主在水塘里布设了一根根细细的鱼线,而站在岸边的操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飞行浮标进入调查点后就被鱼线缠住了。如何“营救”飞行浮标成了一大难题。技术员张学锋想了想,顿时有了主意,他借来一根长长的鱼竿,用力敲打水面,在水面波浪的助推下,飞行浮标一点一点向岸边靠近。这时,庞思远抓起一根拖车绳,跳进水塘,将绳子绑在飞行浮标上,站在岸上的张学锋、郭辉拉起绳子向岸上拖,飞行浮标终于“脱险”了。解决飞行浮标“吃”水难题
为了加快调查进度,项目组特意租赁了一台智能飞行浮标,有着多年无人机航测经验的庞思远承担了飞行调查任务。在作业区域,飞行浮标像船儿一样,贴着水面测量着一组组数据,但时间一长,设备慢慢不听遥控器指挥了。
打开一看,原来是设备密封性能差,导致电路板进水,遥控器失灵,项目组只好将设备送到厂家维修。半个月后,飞行设备重新投入作业,但不久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再次将设备送到厂家后,人家干脆给我们换了一台新设备,没想到新设备用了几天又‘撂挑子’了。”面对飞行设备的接连“罢工”,庞思远心想:如果再次返厂维修,既耽误时间,又影响作业工期,这些问题还得自己动手解决。“我们先将机身打开,把水倒掉,然后再将受潮的电路板、传感器、测深功能键吹干,用胶带对飞行浮标进行了密封。没想到我们做的这个‘小手术’竟起了大作用,直到项目结束设备也没再出问题。”庞思远笑着说。
调查洛阳市孟津区一水塘养殖区,又让项目人员费尽了周折。为防止鸟儿吃鱼,塘主在水塘里布设了一根根细细的鱼线,而站在岸边的操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一情况,飞行浮标进入调查点后就被鱼线缠住了。如何“营救”飞行浮标成了一大难题。技术员张学锋想了想,顿时有了主意,他借来一根长长的鱼竿,用力敲打水面,在水面波浪的助推下,飞行浮标一点一点向岸边靠近。这时,庞思远抓起一根拖车绳,跳进水塘,将绳子绑在飞行浮标上,站在岸上的张学锋、郭辉拉起绳子向岸上拖,飞行浮标终于“脱险”了。
爬坡钻林像个“探险家”
今年夏天天气炎热,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考验着作业人员的毅力。
为了预防中暑,项目组除了备足防暑降温用品外,还特意将作业时间进行了“错峰”安排:清晨六点进入作业点,中午十一点收工休息,下午三点钟再投入战斗。当笔者问起吃饭、休息怎么解决时,女职工马佳星忽闪着大眼睛,笑着说:“哪里有饭店就到哪里吃,吃完就趴在饭店的桌子上迷糊一会儿,荒山野岭的也没那么多讲究了。”
作业人员每天除了承受酷暑天气的考验,还要爬山坡、钻山林,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一次,作业人员在新安县龙潭大峡谷景区进行调查,需要步行才能到达山下的防洪水库。“这里落差大,山又陡,大伙儿下山时,各自戴好防护用品,千万注意安全。”徐金华一番叮嘱后,大家背上仪器设备,两手抓着石块,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往山下移动……“下面有树了,我们可以抓着树下去了!”赵方方发现新大陆似的喊道。大家心里一阵高兴,抓着一棵树又一棵树,向山下滑着……
不管上山下山,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要上演。8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项目组开始向嵩县一个废弃养殖鱼塘进发。该鱼塘处于群山环抱中,山高林密,山体湿滑,行走艰难。大家弯着腰,深一脚浅一脚向山上走着。由于山上没有路,大伙儿各自拿着一根棍子,不停地拨开眼前的树枝,树上的刺不时刮在身上,生疼生疼,地上的草湿漉漉的,很快就把裤子打湿了……“我感觉我们就像‘探险家’,一路上充满神秘和艰辛。当我们到达调查点时,裤子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鞋里也灌满了水。我们倒净鞋里的水,穿着湿鞋、湿裤就开始调查。”提起那次调查,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余静记忆犹新。
庞思远说:“在那样热的天气里干活,我们的衣服常常是湿了干、干了湿,晚上收工总要背一个‘地图’回家,胳膊上被刮出一条条血痕,晚上都睡不好觉。”在他黝黑的胳膊上,被树枝划破的一个个伤痕依稀可见。
“娘子军”外业内业挑重担
作业人员进行测量准备工作
在项目组,郭辉、马佳星、余静、杨眉4名女同志白天与男同志一起爬山坡、钻山林、搞测量,晚上整理图片、扫描数据,时时展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今年4月下旬,听说项目要实施了,这些女同志积极报名参加。当时我考虑到外业区域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只想让她们参与室内数据汇总、成果提交工作,外业调查任务由年轻力壮的男同志承担。谁知她们不同意,并表示她们跑野外不比男同志差,参与水资源调查项目主要是想积累些经验。”提起项目组的“娘子军”,徐金华赞不绝口。
干完一天的野外调查,她们回到项目驻地,吃完晚饭又投入到工作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就算再累,我们也要把当天的工作干完,因为第二天还有一大堆数据等着我们去完成呢。”郭辉指着桌上的成果说。
而负责内业的邓玉朋,工作同样不轻松。每天外业传过来一组组数据后,她要根据外业测量结果,填写对应的记录表,编写外业实景照片名称,进行吃水改正、坐标转换、建立对应数据库等工作,烦琐的工作程序常常让她从早忙到晚。
“最让我头疼的是筛选数据,”邓玉朋说,“飞行浮标在一个调查点能一次性测量50多个数据,一天测量的数据成千上万,我要从中筛选出最接近真实的一条数据,工作量实在大。”邓玉朋坐在电脑前,两眼盯着显示器,作比较、找误差,剔除一条又一条不真实的测量值,确保数据准确。一天下来,她头昏眼花,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经过四个多月的辛勤努力,我们完成了洛阳市水资源基础调查项目,重点掌握了全市水资源空间分布、数量、质量和动态变化情况,填补了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空白,形成了具有自然资源特色的水资源调查成果,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基础信息。”徐金华表示。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全球矿产资源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