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欧美舆论及政客看来,所谓“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的印度达兰萨拉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同时也已成为达赖集团的代名词。50多年来,那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西方的极大关注。
有报道说,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名流亡藏人“代表”又暗流涌动,前不久聚集达兰萨拉召开藏人特别大会商讨应对藏人自焚事件。这个“异常活跃”的流亡藏人盘踞地,耳闻目睹流亡藏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达兰萨拉在一种平和的表面下,也隐藏着暴虐的气息,这样的气息也正引起印度和西方的警觉。
达兰萨拉坐落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西北山区,背靠终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脉,分为上下两部分。下达兰萨拉主要是当地印度人居住,而海拔约1800米的上达兰萨拉为流亡藏人聚居区。《环球时报》记者预订的从新德里飞往达兰萨拉的航班因印度大罢工被取消,只好坐长途车走山路颠簸近20个小时才到达这个流亡藏人的“落脚点”。
-
达赖集团1959年发动叛乱失败后,裹挟数万藏民仓皇出逃到印度,先被印度政府安置在恒河平原上,结果因炎热和水土不服,很多人染病而死。后来印度政府将凉爽的达兰萨拉辟为流亡藏人的“难民营”。20世纪60年代初期,达赖集团在达兰萨拉成立所谓的“流亡政府”,并以此为基地,从事分裂祖国、破坏西藏稳定和发展的活动。
记者租乘的汽车在陡峭的盘山公路上绕行,当看到掩映在绿色原始森林中的大片房屋时,印度司机说,那里就是流亡藏人聚集的上达兰萨拉。和《环球时报》记者之前的想象大不一样,号称最多时聚集有十万流亡藏人的达兰萨拉,初看上去与一路上经过的印度小镇没有太大不同:狭窄坑洼的街道、拥挤的人群和简陋的店铺。汽车与马队争道,间或有牛群在街头悠闲地徘徊。只有人群中不时闪过的棕红色喇嘛服装提醒记者,这里已是流亡藏人的大本营。
有材料说,现在上达兰萨拉的流亡藏人聚居区约有1万人。流亡藏人喜欢称这个聚居点为“小拉萨”,可这个“小拉萨”与西藏拉萨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街道两旁的楼房老旧,凌乱的电线还在半空中绕来绕去。在上达兰萨拉,卖各式各样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沿着陡峭的山路边沿摆开,摊主大多穿着藏式服装,但远远比不上拉萨街头看到的明艳活泼。随便堆放在路边的生活垃圾已成为达兰萨拉的一大公害,在好几个地方,记者看到用英文写的呼吁“清洁上达兰萨拉”的告示牌。当地甚至还有利用垃圾制成商品的绿色环保商店,但很少有人光顾。
9月底10月初的达兰萨拉表面上看挺热闹,来了不少外国人。一名经常来达兰萨拉的新加坡女信徒说:到达兰萨拉的航班动不动就取消,但这次另有原因。她说,这次赶上10月初达兰萨拉要举行佛法大会,“一切闲杂人等”就被告知航班取消了。
在达兰萨拉期间,游人会不时碰上买菜回家的喇嘛,却从未碰见一步一叩首的信徒。现在,上至“流亡政府”的头头脑脑,下至普通藏人,大多是在“印度生印度长”,有的甚至不会讲藏语。也有少数流亡藏人是近几年从国内非法偷渡到达兰萨拉的。他们有的是受达赖集团的蛊惑,误认为达兰萨拉是衣食无忧的“人间天堂”;有的本来在国内犯了罪,为逃避法律制裁而远遁达兰萨拉。因为“难民”身份,在印藏人寄人篱下,不能拥有土地和不动产,一切只能靠“借与租”。
很多藏人对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不满意。一名经营旅店的藏人称,“在印度,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混居在一起这么多年,但他们与印度人生活在各自的圈子中,没办法融洽。在整个达兰萨拉,无论是街上行人还是路边摊贩,深色皮肤的印度人占的比例更高,邮局等机构里的雇员也几乎都是印度人。流亡藏人大多数都做小本生意,勉强糊口。
年轻些的流亡藏人也不怎么认同印度。一名偷渡到达兰萨拉的22岁青年说,达兰萨拉有8所得到外界资助的藏人学校,共分12年级,相当于国内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主要为藏人孩子和青年教授英语、印地语和藏语,近年来又增加了汉语课。此外他们还学习从人文艺术到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他说,印度政府认可藏人学校的文凭,毕业后可以考印度的大学。据这个4年前来到达兰萨拉的青年讲,由于这里的藏人学校免费,一定程度吸引了少数在国内的藏人,他们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达兰萨拉就读。其实,当地学习成绩好的藏人学生大都离开达兰萨拉,到新德里、班加罗尔等大城市去了。他今年刚毕业,还不知道干什么,但不愿意像其他藏人那样做小买卖,希望未来能当导游。在提及对印度的印象时,他对印度的腐败、脏乱环境和做事拖延表示“特别不满”。
达兰萨拉的商店和摊贩出售从羊毛披肩、皮包到挂件等各种印度产纪念品,但很少有藏族特色的纪念品,即使有也大都是从西藏带过去的。当地人告诉记者,达兰萨拉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萝卜青椒,还是各种电器,基本都要靠外运,也正是因为条件限制,即使当地藏人开的酒店里也很少有纯正藏餐。人们注意到,达兰萨拉商店里的“中国制造”非常少。在一家商店里只能见到几双中国产的廉价运动鞋。此前有媒体说“流亡政府”不许进口中国产品,但一名在达兰萨拉居住了10年的藏人说,这个禁令早就形同虚设,而且“流亡政府”也不可能管得到印度人开设的商店。造成这里中国商品稀少的真正原因是当地商人必须从新德里等大城市进货,而中印商贸往来相对稀少,能运到偏远的达兰萨拉的中国商品自然就更少。
“流亡政府”无法挡住的还有来自中国内地的信息。在达兰萨拉能收看青海和西藏电视台的藏语节目。在一家藏人旅馆中,记者看到大堂里的电视正在播放青海台的一部有关中国农村题材的连续剧,画面清晰并未受到干扰。 神秘的达兰萨拉正在与开放的中国现代化信息连接。
更多文章:
中国整房事让蒙古经济受了寒
中华民族复兴都有啥指标
将二战清算到底世界才安宁
用田忌赛马之策赢回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