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只身在沙漠中前进,一天中午,来到第一座烽火台。他正在马旁喝水,突然飞来一箭。接着,又是一箭。玄奘急忙朝着烽火台大喊:“我是长安来的和尚,要到西天取经,请你们不要射箭。”守卫烽火台的官兵弄清了他的来历,都很敬佩,护送他过了烽火台。到了第四座烽火台,烽官(守卫烽火台的将官)还留他住了一夜,给他准备了干粮和清水,并且嘱咐说。“第五烽烽官很坏,万一被他发现,性命难保,请师父绕道走吧:”
玄奘又继续前行。沙漠中间,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寒风似刀。有时候因为气流的急剧变化,会看到幻影,明明望到人群马队,走近了却又什么也没有,行人以为是妖魔鬼怪。沿途到处是人马遗骨,断剑折枪。玄奘走了一百多里路,口喝难忍,停下来喝水。不料,在取皮囊的时候,一失手,整个皮囊里的水全洒了。茫茫黄沙,一望无边,到哪里才能再找到水呢?玄奘忍着极度的干渴,走了五天,最后昏倒在沙漠中。半夜过后,忽然凉风习习,玄奘清醒过来了。幸好前面不远就是一片绿洲。清清的泉水,嫩绿的野草,使他脱离了险境。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行程,玄奘终于走出八百里沙漠,来到了高昌国(在今新疆境内)。高昌王本是汉人,也是一个佛教徒。他很尊敬玄奘,苦苦请求玄奘留下来说法,答应给他优厚的酬劳。玄奘说:“我远游是为求佛,现在被大王阻留,大王只能留住我的身体,却留不住我的精神。”高昌王还是不让他走,他一连三天不吃不喝。到了第四天,高昌王深受感动,答应送他西行,并且送给他衣物、干粮、挑夫和30匹马,还给沿途各国写信,请他们保护这位远行的高僧。
此后,玄奘又翻山越岭,整整走了一年,公元628年夏天才到天竺。在这里,他看到许多高大的鸵鸟;看到150尺高的石像和一千尺长的石刻卧佛像;还看到成群的巨象往来运输。他几次横渡恒河,遍访佛教史上的古迹。他访问了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那里有一棵五丈多高的菩提树,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经在这棵树下苦修;他到了佛经中所说的西天灵山,参观了释迦牟尼说法的地址。这些实地考察,使玄奘对佛经的理解更深入了。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常年有僧徒一万多人。玄奘到寺院的那天,一千多和尚捧着香、花迎接来自中国的客人。寺的住持(当家和尚)戒贤,是个年过百岁的佛教权威,他早已不讲学了,但是为了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特地收玄奘为弟子,重开讲坛,用15个月的时间,给玄奘讲了最难懂的佛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