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夜以继日地钻研佛经,学习古代印度的语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那烂陀寺,能通晓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人,通晓三十部的有五百人,通晓五十部的只有十人,玄奘就是这十人中的一个。但是他并不满足。十年中,他在天竺到处求教,终于像戒贤一样,通晓了全部经论的奥妙。玄奘博学的声誉传遍整个天竺。
公元641年,玄奘路经曲女城(分印度北方邦卡瑙季),受到戒日王的欢迎。恰好这时候有一个反对那烂陀派的人写了一篇论文呈给戒日王,声称没人能驳倒一个字。戒日王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决定在曲女城举行盛大的法会,公开辩论。
辩论大会举行的时候,戒日王邀请玄奘为论主(主讲人)。出席会议的有天竺十八国的国王和六千多位著名的教徒。玄奘坐在为他专设的珠宝床上说法,他举出许多例子,反复论证他的观点,听讲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的。他还把他所著的《破恶见论》挂在会场门口,征求答辩。辩论会进行了十八天,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反对的意见。散会那天,各国国王拿出许多金钱送给玄奘。玄奘分文不要,全送给贫苦的百姓。
戒日王一再诚恳地挽留玄奘留在印度。还有一位国王甚至表示,只要玄奘肯留下来,愿意为他建造一百所寺院。但是,玄奘怀念阔别十多年的祖国,他决心回国。临走的那天,戒日王以及当地的印度朋友,挥泪送了他几十里路。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