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兴起“要发财学汉语”热潮
汉唐盛世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沿着丝绸之路在世界各国发扬光大。推动了世界文明。今天,中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更应借助WTO“经济联合国”的优势,打进各国的科技市场。特别是底蕴丰厚的中国文化,更应学习美、英等国经营文化的理念,像英语一样,成为一种创造财富的文化产品。据有关方面统计:美国通过出口英语教材和派出外教的英语文化产业每年产值可达90亿美元左右,英国也通过类似的英语文化产业经营每年获利13亿英磅以上。而中国若能在华人众多的国家开展类似的汉语文化产品经营,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专家唐汉曾经有过统计,假若中国能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华人众多的国家汉语读物经营好,不到2010年就可创造出年产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汉语文化产业链,其中仅印尼一国就有300亿元市场。目前,曾冰封30年不许学汉语的1200万印尼华人,是派往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据唐汉先生介绍,他所创造的通俗易懂的象形字解读课本,使老外3-6个月内可以学会3500个常用汉字。而对于能掌握3000汉字就可以到中国做生意、当大使的外国人来说是个好消息,特别是对在国际上兴起学习汉语热来说,更是个好消息。曾经拎着包考察过近百个国家的笔者,也非常为那些“要致富学汉语”的外国商家们感到由衷高兴。据笔者所知,不但各国驻华大使馆和周边国家忙着学汉语,就连远道的发达国家美国犹他州也特别立法规定,从2001年起州立中学全面实施汉语教育。据有关方面统计:近来已有100多个国家,2000多所大学,2500多万在校生在学习中国汉语,甚至欧洲英、德、法、荷等国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汉语竞赛。这一切新气象无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广袤的汉语文化产业大市场。笔者有很多外国在华工作的朋友,其中越南驻华商务参赞胡国飞先生,他和两个女儿都是北京大学留学生,现在因中越关系火热,他们一家也就成为越南人到中国办事的服务中心了。由于疲劳过度,胡参赞曾经几次累倒在床上,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是托汉语的福,也是汉语惹得祸!要不是会汉语,国家也不会挑选我到中国来,要不是会汉语,老家来中国做生意的人也不会整天烦得我们昼夜不得安宁。有一位阿尔巴尼亚前驻华大使说得好:过去我是凭着汉语好升了官当了大使,今天我又靠汉语发了财。我自从外交官任职到期之后,就自愿退下来留在中国做生意。受我的影响,其他几位同行也都乐不思蜀留下来和我一起做生意。他们还开玩笑说:现在让我们回去参加总统竞选都不想干了。
二、十问“阳阳现象”
近期,随着科幻小说《时光魔琴》出版,9岁儿童作者边金阳,便成了社会热切关注的焦点。近日,美国公司以15万美元购买小阳阳的版权,更在业内引起了“阳阳现象”讨论。对此,湖南电视台采访了笔者,这也是我本人对中国文化优势打出去的看法。下面是采访对话录:
记者王磊一问:作为发展问题研究专家您是怎么看待中国9岁儿童出书的“阳阳现象”?
卞洪登:著书立说并非是成年人的专利。如今社会上已经有19岁姑娘王小平写出了畅销书《本领恐慌》,有7岁的窦蔻写小说。而边金阳撰写的《时光魔琴》是一本敢于向《哈里•波特》挑战的科幻小说。尽管目前《哈里•波特》全球销售2亿册,并且拍成了好莱坞电影,但那些竟是英国成年作家J.K.罗琳的“老声长谈”。而《时光魔琴》之所以也“火”了,是因为它出自于中国9岁儿童边金阳之手。所以,在当前社会上产生共鸣是应该的,其“阳阳现象”也是耐人寻味的!
记者王磊二问:您认为这本书里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
卞洪登:首先该书的开头很吸引人。你想想看,一千亿只蚂蚁“大兵压境”向北京城袭来,把亚运村方向楼房都嗑没了,这是多么惊心动魄?但是,从这个开头也让人们了解到,在自然科学里,不但有“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有白蚁毁房的危害。多年来国家建设部之所以花费重金防治白蚁,就是怕白蚁泛滥把居民房子给蛀毁了。另外,该书应用电影蒙太奇手法,通过时光魔琴载人带到千年之前的盛唐时代。但是书中主人翁通过时空隧道连接的千年对比,感到大唐盛世什么都比当代中国落后,通过这样的衬托。才发现当代中国真是繁荣昌盛,进入到了盛世时代。另外,该书主人翁通过时空隧道还进入未来千年世界,有一段与外星人大战的描述很精彩,这样也会提醒读者们,人类未来真要考虑与外星人角逐生存空间问题了。
记者王磊三问:您对9岁阳阳写的长篇小说产生过怀疑吗?
卞洪登: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回家问孙子时代”。随着中国全面开放生活提高,各种电脑信息互联网无处不在,而生活在“小皇帝”一样的独生子女家庭里和沐浴在知识爆炸年代里的孩子们“人小鬼大”,懂的东西比老人多。所以,许多大人和老科学家不懂的事,回家都要问孙子,问儿子!今天,当你看到边金阳在《时光魔琴》新闻发布会上,主持人现场出题,他用手提电脑编写抗非典故事时你就什么怀疑都没有了。通常9岁儿童只能上小学二年级,而边金阳凭借目过千行速读速记本领,已经跳级成为大连开发区小学的6年级学生。
记者王磊四问:当前社会上对阳阳写小说多有指责,认为“孩子还应以学为主,把基础打好!”您是怎么看待这方面反应?
卞洪登:中国太大了,人多嘴杂难免的!论面积中国相当于14000个新加坡和3个欧盟。论人口相当于36个加拿大和60万个太平洋岛国纽尔(2000多人口),所以说,在中国没有百分之百的赞美。不过,对中国填鸭式的教育,边金阳小朋友本人也不满意。他曾对书包越背越重提过这样的抱怨:“老师教的东西太多了,家庭作业也留得太多了,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特别是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太少了!”
记者王磊五问:您觉得阳阳写小说对学习有影响吗?
卞洪登:有,但是好的影响更大!从我自身感受来讲,写一本书要博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确实占用人的时间。不过,一本书写下来之后好象读完博士一样,其实在发达国家的博士论文就是写一本书。由此可见,小阳阳写小说尽管占用了学习时间,但同时在博览群书,钻研科幻小说上成了一位专家“小博士”。从阳阳学习跳级的天资来看,写小说并不会对他产生多少负面影响。如果他能够学习、创作两不误岂不是更好?
记者王磊六问:“阳阳现象”会不会对当代大学生创业与理想产生影响?
卞洪登:非常有影响。据我所知,当代大学生成长起来很不容易,有些都是父母勒紧裤腰带供养出来的。但是,由于全国大学生上下步调一致,数理化、文史哲都是一个版本,千篇一律的统考,除了考分不一样,其他学习内容差不多,从一专多能人才来衡量,相互之间没有太大差别竞争力。所以,每年约70多万应届毕业生投放市场,总有许多用人单位惊呼选不到适应性很强的个性化人才。与此同时,那些刚出炉就落选失败的大学生,出了校门又回到家门,被父母重新呵护起来。据有关方面统计,当前,日积月累等待就业的历届大学生有90万在家待业,加上今年新增应届毕业生就会超过160万人。因此,9岁儿童阳阳创作的《时光魔琴》版权卖了15万美元,对那些从家庭父母到学校老师呵护了二十多年只花钱未赚钱尚未求得正果的大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波。所以,中国呼唤素质教育刻不容缓!适应教育多样性,创业多样性的新形势刻不容缓!
记者王磊七问:最近《时光魔琴》版权卖给美国投资商,您是怎么看美国投资商购买《时光魔琴》的“阳阳现象”?
卞洪登:卖版权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位作家辛辛苦苦爬格子写了几十万字放在仓库里卖不了知识产权那才是不正常现象。从《时光魔琴》版权以15万美元卖给美国来看,这的确是一个视觉听觉冲击波。按目前国内一本书产权仅仅卖几千美元交易行情来看,阳阳的书算是卖了天价。但是,在美国一本《哈里•波特》书价卖到相当于200多块人民币,这对于惯性思维的中国人来说也算是天价。尤其《哈里•波特》在全球翻译55种文字,在100多个国家转卖版权,在世界各国热卖了近2亿册。仅在美国销售便超过了2000万册,并被好莱坞拍成大片。这一切数字也都令中国人瞠目结舌,不可思议。近日,美国又爆出冷门,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写的《活生生的历史》一书版权收入高达800万美元,也曾经使另一位美国畅销书产生怀疑。然而,挡不住的诱惑,中国人仍然要高价购买她写的畅销书版权。例如,美国书商最初抛给中国译林、春风、华艺等出版社的竞价版权转让费也是15万美元。目前,该书在美国一天卖出了20万册,其中在巴诺图书连锁店一天卖出了4万册,日营收额近五百万美元。假如《时光魔琴》版权卖到美国印刷销售成功,那么对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好的机会。对于中国图书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过去,苏联、日本强大时,美国人就喜欢买他们的书研究苏联和日本。现在中国人强盛起来了,目前在美国又掀起了中国文化热。
记者王磊八问:有人提出版权买卖真假质疑,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卞洪登:一方愿买,一方愿卖,双方签字的现场情况都在各家电视台播放了。这种双方买卖的事,难免会有些商业机密在里面,谁又能说得清楚?!现在关键问题不在于真假之争,而在于有没有版权买卖的共识!过去,一名中国作家写的书稿,按字数拿到的稿费只有几千块人民币合几百美元,有些人写的书还倒贴钱给出书号的出版社。因此,才有那些长期吃皇粮、卖书号,不愁吃饭问题的“专家们”,心思根本没用在中国文化资本运营上,认命于别国的“文化侵略”,这一切都是崇洋媚外思想在作怪。其实“外国的月亮是圆的,中国的月亮是扁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我们要趁着今天下午中国进入盛世时代的好时光,特别趁着各国崇华媚华的大好时机,不争论多干活,抓紧时间把中国图书版权卖到国际上去。
记者王磊九问:您预计中国未来的图书版权交易将会是一个什么样走势?
卞洪登:前程似锦、前途无量。打个比方说吧!过去,因中国劳动力便宜,一个工程师每月只有100多美元工资,与美国工程师月薪1万多美元相比,成本相差近百倍,所以物美价廉中国货与发达国家商品性能价格比具有突出优势,我们的丝绸、陶瓷产品可以经久不衰地卖到世界各地。中国图书也一样,由于人多遇的事也多,因此,有感而发著书立说的人也多,所以沉淀多年的数百万册图书版权十分廉价,有的仅1千美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如果现在平均每本书版权以10万美元卖出国,那么中国100多万册图书版权就可以为中国挣回1000多亿美元回来。如果象《哈里•波特》那样翻译了55国文字,卖了一百多个国家印刷版权,那么中国图书的海外版权市场就会有超过10万亿美元的发展前途。随着目前世界看中国的凝聚力逐步形成,象过去禁销中国书的印尼等国市场现在都放开了,有些汉语图书不用翻译就可以卖到东南亚等国家。特别那些密切关注东方睡狮苏醒、东方巨龙舞起来的国家,更愿意购买阅读有关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科技和当代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图书。由此可见,“阳阳现象”将为中国图书产权交易走向世界带来美好前景。
记者王磊十问:您对中国版权国际营销为何这样乐观?
卞洪登:问题很简单,因为我们已经加入了WTO,在144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经济联合国”里,每个国家、每个行业都进入了国际化大家庭。尤其中国图书出版业,在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保护下,可以获得更多的版权收益,关键是要把它拿出来运营,特别要像推销产品和旅游风景那样,加大促销力度。要想干好,让人知晓。只要东西好,语言障碍不是问题。凡是想买好书,想了解中国的人,他会想办法翻译成本国文字的。关键问题,中国虽有一些把外文翻译成中文的翻译作家,但缺少更多把中文翻译成外文的翻译作家。其根源是主管部门意识不强,对中国加入WTO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占更多国家市场这一点认识不足。
三、中医、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大有“钱”途
历史上,中药材和丝绸、瓷器、茶叶是我国向外出口的主要产品。中医和中药源远流长,自华夏历史有文字记载开始,中医药即已传承有序,至歧伯、黄帝、神农氏、伏羲氏、扁鹊、淳于意、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等古代名医的临床实验,长期总结了一套中医学、中药学、解剖学、中药饮片、中草药等相关学科的浩瀚理论。自古谚语:“致富之道,非盗即药”,药商经济,实质是以中医临床的生命学科,以中药价值学、中药商品学、中药材饮片仓储、期货、平仓交易、典当、物流、炮制、种植、贩运、存储、押仓、季节差、地域差等为商贸特征的农商经济。其集中反映各时期药商经济文化推进社会的积极作用。东西两汉时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商贸、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也是著名的《神农本草纲目》的生成年代,又是班固之弟班超通西域的汉丝绸之路开端。我国汉王朝西域丝绸之路经济占当时异地贸易的93%,其中药材贩运交易占总外销额的34%,比之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和元代草原丝绸之路的药材经销额,远优于同期销路。从西域药材易货而来的安息香(伊朗)、天竺香(印度)、身毒“阿芙蓉”等各种贵重中药材很受欢迎,而中国虎骨、麝香、熊胆、夜明砂、甘草、俣茱萸、白芍等,经长安自河西走廊至西域回鹘三十六国也同样受欢迎,从亚述尔王朝(阿富汗)、经安息(伊朗)至欧洲这条漫长的古代商贾经济线,是东汉王朝早期经贸活动繁荣生息的生命线,也是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汇的必争之地。唐代是我国中医药发展最为璀灿的巅峰期,其中药圣孙思邈的《千金方》传承扁鹊、华佗、张仲景、吴普、樊阿等名医的医学实验,以及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迅猛发展,良医如云,有近3000余种中药饮片。 明清药商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中国著名的药业商家皆诞生于此时。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重庆的桐君阁、广州潘高寿等著名药店,名声显赫,驰名中外的四大药都:安徽亳州、河北安国、广西玉林、江西樟树,加之数十家药材集散地,又兼有蒙医、藏医、回医、维吾尔族医等各民族医疗,使杭州——北京的南北运河漕运经济,也倚重于药商经济。这个时期,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商业地位和价值,不断攀升,起到推动了康——雍——乾盛世的枢纽作用。中药材海外贸易占传统商贸的34%。直至鸦片战争中国药材商贸经济几乎垄断了中原经济命脉的半壁江山。
由于中医与西医历来分庭抗礼。大有“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劲头,加之中医界人为因素的自我否定作风,以及中药加工民间作坊式的摊售标准,一成不变的简陋制造,使中药饮片基本采取“眼不见为净”的原始交易标准,一些药商贱买贵卖、以次充好,因此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与西药无法竞争,中药饮片中药材、部分中成药,受到西方药品食品界部门的严格控制,一尘不染的GMP标准,以及美国FDA检验为准的药学权威机构都对中医药进行了严格检查。促使中医药的国内外市场受到致命打击。国际天然药品市场年营销额6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交易,而我国同类药材出口仅占3%。
入世后的中医药行业面临更大的冲击与挑战,我们不但受到来自西方庞大而有序的药业市场的围追堵截,还受到日、韩、台湾、香港、东南亚地区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取而代之,形成中国原料、香港加工、日韩包装的怪事,这种鸠占鹊巢式商业竞争的直接后果,使中国中医药饮片行业市场被动受制局面难以改观。四年前,香港曾有人提出在香港建“中药数码港”的大胆设想,获得香港行政特区长官董建华首肯,后又石沉大海、烟消云散。
近几年,国内一批有志于振兴中国传统医药的专家和大型制药集团,倡导中医药要与世界医药界接轨,首要任务是使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加大中医药实验科学研究力度,使中药饮片与成药剂型国际标准化。扬弃以往只注重药物临床疗效而忽略药效及其他有害成份指标的医疗行为误区,但困难重重。笔者从有关资料了解:对中国医学经济学研究成果,曾经有两位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两次予以推荐提名,但都无疾而终,唯一的结果是证明了所有诺贝尔评委,没有人懂中文,没有人了解中国历史,更没有人对中医经济学有研究,所以如同对牛弹琴。中国农民包括底层的药商药贩,文化浅薄,没有几位可以精通英语,但他们对中药饮片的理解与知识,是诺贝尔评委所望尘莫及的,这种情结正是中医药市场赖以生存与繁衍的巨大资本,中医药产业向生物科技发展并行前进的远大目标,将成为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随着中国日益强盛起来,一直被排斥的中医药已经在美国发展起来了。特别是缺医少药的非洲,看病买西药特别昂贵。在东非吉布提,同样看病,西药比中药贵5-10倍。在南非和西部尼日利亚治疗同样病的药,西药比中药贵了好几倍。据肯尼亚驻华大使马修.米西里先生介绍,中医药诊所在肯尼亚已有50家左右,之所以这么多,就是因为中药有效便宜。另据肯尼亚龙人公司老总介绍,中国山东有位老中医熬的中药可以治疗爱滋病,诊所整天门庭若市,接待四面八方前来求医问药的人。还有,刚果(布)国家听说中国宝贝国际投资集团医药研究所开发的“爱康”抗艾滋病药疗效好,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代表团专程赶到中国来采购。
谈起中医药对各国的影响,还有许多传奇佳话。有一位在中国并不起眼的王定国中医师,现在却因治疗肝炎、癌症疗效好,住在越南四星级宾馆里看病,被越南病人奉为神医。还有古巴人最喜爱中国的风油精、清凉油。中国人去古巴过海关只要送上几盒清凉油就会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照。总之,中医药已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同时也被他们逐步接受。今日,正逢中国加入WTO盛世之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应该乘胜出击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
中国的中医药行业欲想走在世界前面,就应动员中国医药界到外国兴建中国医药城。其规划设想方案如下:
首先选择缺医少药的非洲登陆。第一步开发可以选在华人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东非肯尼亚。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位于东非海陆空交通要冲,是一个拥有200万人口的重要城市。内罗毕海陆空运输十分发达,是进入中非、西非和南非的门户,可以由中国中药行业协会牵头在此兴建中国医药城。中医药行业也可利用品牌优势,组织江、浙、沪等发达地区医药库存货源到肯尼亚建立销售市场。特别是安徽亳州中药城等低价批发市场的中医药可以在肯尼亚高两倍价钱卖出。肯尼亚是一个四季如春并不很热的国家。森林资源占国土面积的75%,加之肯尼亚气候适宜种植草药,所以在联合国绿色环保委员会所在地内罗毕兴建中国医药城,推广绿色天然中草药极具意义。若中国医药行业协会以其信誉担保,便可依靠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在全国各市县区招募一千个拥有10万元资本的中药厂商和中医,实施走出去战略,盘活中医药行业库存资产,以积压的药品抵押贷款,可以在东非建设一个具有1亿元投资规模的以中医药行业为主体的中国城。这是目前中国各地区医药厂家最好的引资办法,在全国极具推广意义。
以上肯尼亚中国医药城建设若按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计算,其规模似乎大了一点。然而仔细分析起来却并不需要多少投资。
第一,把中国各地大量闲置过剩的医疗和制药设备搬到国外生产可以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贷款(比国内项目申请贷款还容易),也就是说涉外项目一经批准,中国的制药工厂设备还没搬家出门就已经获得国家政策性鼓励贷款支持。
第二,各市县区制药企业大量积压物资运往海外卖出,必将获得较大差额利润,若从中拿出一块收入买一个中国药城店铺不成问题。这种以货物和利润换取永久性店铺,怎么也花不着中国各企业口袋里的现钱。
第三,世界各国到处都有中国商人,由于大多数人都是非政府行为出去的,所以这些自由商人都希望找到华商拧成团的地方做靠山,所以他们希望中国各省市县商会组织牵头兴建中国城。这些已经在海外挣了钱,想进一步扩大商业地盘的华商,若能有中国医药行业协会作靠山的项目,大家也会愿意到有中华文化氛围的中国城投资置业。这样一来,通过国家银行帮助涉外项目贷款,通过库存商品盘点回来的资金,以及通过吸纳当地华商等形成三股合一的大资金,兴建现代中国医药批发商城并非难事。
第四,肯尼亚中国城通过中国行业协会牵头建成,那些原本是各国首都城郊结合部的地方就会变成繁华的闹市街道。随之土地紧张、房产升值,就会使中国人在非洲的中医药综合利润直线上升。非洲大陆现在每年需要10亿美金药品,由于种族灾难性的艾滋病蔓延和疟疾病肆意横行,现在整个非洲每20秒要死一个人。为了抢救这些濒死病人,未来几年非洲医药需求将会急增至50亿美元以上。从中国派进非洲的30支医疗队在巡诊中发现,非洲人非常喜欢价格低廉的中医药。中国生产的减肥茶、酸梅汤和抗艾滋病药,还有北京克泰新生产的青号素抗疟疾药,以及传统抗疟疾药奎宁,在非洲卖得特别火。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药品推介会和兴建中国药城这样的大动作大造声势,抢夺早年被印度、英、法、葡、比、荷各国强占去的医药市场。
最近,一直对中国清凉油等天然药物感兴趣的古巴,连续三次派团到中国考察。据他们介绍,古巴每年从中国进口约5亿元中草药,同时古巴本土上也生长400多种天然草药,他们需要引进中医药配方和聘请中医生到古巴讲学。他们甚至希望培养更多的中医生在古巴普及中医治疗。并希望通过古巴一个国家的示范成功,能够联手将中医药打进20多个西班牙语系国家。
为了让古巴代表团了解中医药的高科技内涵深度,中国宝贝国际投资集团在陪同访问期间,还向古巴客人介绍了医药专家范瑞祥研制的遏制艾滋病毒蔓延,修补T4细胞,提升人体免疫功能,一举攻克艾滋病的“艾康” 胶囊。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