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维海
入汛以来,甘肃省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尤其是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后,省内多地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发生风险极高。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坚持24小时防汛应急值班值守,统筹会商调度,适时前置力量。根据省自然资源厅部署,在局党委的统一指挥与坚强领导下,该队闻令而动,精锐尽出,火速组成多个应急技术小组,星夜驰援榆中县、陇南市、武威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等灾情险情严峻区域,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援与地灾应急排查攻坚战。
8月7日傍晚,兰州市榆中县突发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一四九队迅速响应,于8日清晨紧急组织20余人的应急抢险队,携4台抢险车、5架无人机火速赶赴现场,争分夺秒开展灾情勘查、孕灾点辨识、群众紧急避险安置等工作。针对持续强降雨引发的局部山体蠕滑迹象,开展高频次地表位移精密监测与地下深层岩体结构评估。迅速圈定高风险区域边界,精准预测形变趋势,有效避免了下方国道与两个行政村可能面临的滑坡掩埋风险。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为尽快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队党委于8月12日发起赈灾倡议,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捐款支援榆中县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全队上下积极响应,12小时内即募集善款32950元。该笔款项于当日通过公对公形式汇入上级党委账户,由甘肃局党委统一移交至省直机关工委,最终通过省民政厅捐赠资金接收账户精准直达受灾一线。

一四九队应急救援队伍在榆中受灾区域开展应急排查工作
入汛以来,陇南市武都区强降雨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尤为严峻。一四九队抽调地质灾害精细调查项目组骨干力量,组建应急排查分队,赴武都区各隐患点实施“网格化”精准排查,全程融入部署体系。在武都区枫相乡草坪村草坪社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小组迅速行动,运用无人机开展全面勘查,精准采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关键信息,及时标定潜在灾害隐患点位,以专业技术为武都区防汛工作提供关键支撑。一四九队将持续发挥技术优势,依托陇南技术服务中心,强化武都区巡查排查密度与精度,密切监测预警,优化应急技术储备,持续用专业水准和担当作为,为武都区平安度汛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一四九队应急排查分队队员向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汇报武都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面对武威市连日降雨,一四九队派出的地质灾害排查小组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盯紧水库、堤防、河流沟道、地质灾害危险区等重点部位,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3次,出动专业技术人员24人次、车辆5台次、无人机5架次,同步向武威市自然资源部门提交地质灾害排查报告、防治建议书等成果材料。通过高效作业,基本排除了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为武威市汛期安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排查小组还针对全市在册的1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划分灾害类型,对重点隐患区域进行详细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一四九队将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定期回访隐患点,确保隐患动态可控。
8月7日晚,临夏州遭遇入汛以来最强暴雨,东乡族自治县等地短时降雨量破100毫米,引发滑坡、泥石流及道路塌陷险情。作为州自然资源局技术支撑单位,一四九队火速集结10人应急排查分队,调派4台抢险车、5架无人机奔赴东乡族自治县、广河县、临夏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协助开展救援、灾情勘查及群众转移工作。截至11日,高效完成325处灾险点三维建模排查,紧急转移2户11名受困群众。当前,分队正实施全天候汛情监测值守,后续将重点推进地灾预警体系智能化升级,动态滚动排查隐患,完善雨量阈值监测机制,全力固守汛期安全防线。

一四九队应急排查分队在临夏州塌方区进行灾情踏勘
8月8日,一四九队15名地质与遥感技术骨干奔赴甘南州舟曲县,参与省、州、县三级联合地质灾害避险演练。演练结束后,该队技术人员随即投入甘南州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实战,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地面调查、遥感解译与无人机航拍及当地群众报灾等方式进行地灾隐患点排查,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或无人机航拍,快速获取大范围地形地貌信息,识别潜在隐患点,同时对人员难以到达的高山、峡谷等区域进行监测,辅助地面调查工作,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队将依托甘南技术服务中心,强化与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协同,全力推进地灾监测预警体系优化、隐患点滚动排查、治理工程勘查设计等工作,持续提升技术服务实战能力,为当地织密地灾“防御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省自然资源厅与甘肃局党委的周密部署下,一四九队全体技术骨干克服恶劣环境与时间压力,将地灾应急抢险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考场,通过科学高效的技术支撑,显著降低了受灾区域二次灾害风险,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人居环境稳定,以实际行动擦亮了“甘煤”队伍的专业本色与责任担当。一四九队将持续枕戈待旦,为守护陇原大地平安贡献地质尖兵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