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印尼镍业论坛(FINI)主席Arif Perdanakusumah发表重磅声明,向市场发出警示:若
镍矿供应紧张态势持续,印尼多家镍冶炼厂将面临停产危机,而这一风险还可能蔓延至该国电池及电动汽车产业的投资布局。
看似矛盾的是,印尼坐拥全球约45%的镍储量,2024年镍矿产量在全球占比更已超过60%,堪称全球镍产业的"庄家"。但Arif指出,国内镍矿供应增速远不及冶炼厂的扩张步伐,这一供需错配已迫使镍加工企业大规模依赖进口。FINI数据显示,2024年印尼从菲律宾进口的镍矿规模已突破1040万吨,而随着需求持续攀升,预计2025年进口量将进一步增至约1500万吨,进口依赖度的快速上升凸显了国内供应的短板。
供应紧张的背后,是印尼镍产业扩张节奏的失衡。2020年以来,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镍价上涨的刺激,印尼镍冶炼产能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至2022年间镍矿产量从77万吨飙升至160万吨,两年翻番。但这种扩张并未得到上游矿产供应的同步支撑,加之印尼政府4月底提高镍矿特许权使用费税率、9月启动打击非法采矿行动,进一步收紧了国内供应。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印尼镍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增幅已从1月的25%放缓至3月的10%,供应增长乏力的态势已现。
若供应紧张持续,行业将面临多重冲击。Arif明确表示,镍矿供应缺口可能引发价格暴涨,而冶炼企业将直接承受成本高企的压力,停产风险并非危言耸听。更值得警惕的是,镍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其供应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印尼重点发展的电池及电动汽车产业。Arif强调,镍矿供应问题若无法解决,不仅现有冶炼产能受影响,还将阻碍相关产业的投资落地,削弱印尼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印尼政府是否会出台针对性措施缓解供应压力,包括调整矿产开采政策、扩大合法采矿规模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印尼镍供应的紧张格局短期内难以逆转,可能推动全球镍价中枢上移,同时也将倒逼下游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