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什特苏金矿Ⅰ区地质特征
一、 矿区基本情况
新疆鑫海矿业有限公司已取得新疆阿什特苏金矿Ⅰ区预查探矿证。图1
图1新疆阿什特苏金矿Ⅰ区预查探矿证
本探矿权为预查,涉及1:5万图幅号为L46D010001,图幅名称:苏吉。测区拐点坐标:
1、90°00′00″ 45°00′00″
2、90°03′00″ 45°00′00″
3、90°03′00″ 44°56′OO″
4、90°00′00″ 44°56′00″
面积29.16平方千米。
二、矿区地理位置、交通
测区位于新疆奇台县境内,主要工作区属苏吉乡管辖。
测区附近无固定居民点,区内无工业。生活用品、粮食蔬菜均靠奇台县供应。
测区内交通较方便,有简易公路,南通奇台,北通青河、富蕴。(图2、3)。

图2测区交通示意图
图3矿区卫星照片
测区位于东准卡拉麦里山,海拔1074米,为中低山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仅见有少量季节性河流和小泉水。该区属大陆性干旱缺水气候,夏季炎热,七、八月份一般在35℃左右,最高可达42℃。冬季寒冷,平均气温至-16℃,最低温度-30℃,卡拉麦里山区十一月份后开始降雪,翌年四月左右融化。
区内多风,四月-九月间多为西北风,十月-三月间则多为东或东南风,风力一般在3-6级,个别可达八级左右。
三、前人矿区地质工作
1985年6月-1987年4月,由国家三○五项目办招标,陕西省地质局物化探队中标,进行了库普幅L-46-(25)及老君庙幅L-46-(31)东北部1:20万区域勘查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与开发性试验成果报告(V2-4-1),该研究项目完成6000余平方公里面积的低密度区域化探工作,分析39种元素,圈定单元素异常1466个,多元素综合异常87个优选了20个可供评价的异常,发现了贝勒库都克锡工业矿床,与本区找矿提供极为丰富地球化学资料。
通过研究前人在该区的工作,不难发现,该区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地质矿产资料多为1:20万比例尺,普遍认为,东准地区是新疆境内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低密度区域化探为本区提供极为丰富的找矿信息,有待深化进行工作,寻找成矿有望靶区,发现新的找矿基地。
四、测区地质特征
测区位于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中,即东准葛尔褶皱带,卡拉麦里过渡带和准葛尔拗陷区。
测区内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D2)、下—中石炭统(C1-2)、三迭系(T)和第四系(Q)地层,塔斯特金矿产于塔斯特复式岩体内,测区一带除第三系、第四系外没有其它地层出露。
一、地 层
中泥盆统(D2)
分布在矿区北部,自上而下划分为:托让格库都克(D2t)北塔山组(D2b)和平顶山组(D2p)。区内分布的是平顶山组(D2p),为一套灰绿色、淡紫色片理化的海相火山碎屑岩组成,主要岩石有凝灰砂砾岩和晶屑-岩屑凝灰岩,夹有少量硬砂岩及灰岩透镜体。
下—中石炭统(C1-2)
分布在矿区中部,组成该地层的岩石较复杂,主要为一套厚度很大的浅海相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
下石炭统(C1)为地槽型南明水组(C1n)。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色片理化粉砂岩,千枚岩化粉砂岩,钙质粉砂岩薄层状灰-灰黑色碳质粉砂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少量中性火山熔岩夹层或透镜体。
中石炭统(C2)分为巴塔玛依内山组(C2b)、双井子组(C2s)和巴塔玛依内山组(C2b)。区内主要分布的是双井子组(C2s):由滨海相沉积的砾岩、砂岩、碳质页岩及浅海相生物灰岩、硅质板岩、泥岩、钙质砂岩、砂砾岩及基性—中酸性火山凝灰岩等组成。
三叠系(T)
分布在矿区南部,由一套陆相红色-橙黄色砾岩夹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
第四系
为冲洪积层(Q),主要分布于冲沟中。主要由碎石、砂、砾、亚砂土、亚粘土组成。
二、构 造
测区位于清水-苏吉泉大断层南侧。受大断层影响,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该断裂构造为华力西中期断层,断层性质不明。
三、岩浆岩
工作区内火山岩不发育,主要出露的是华力西中期侵入的花岗岩。喷发岩为一套华力西中期的凝灰岩及凝灰角砾岩等火山碎屑岩,熔岩呈薄层不等的夹层或透镜体产出于其中。
区内脉岩较发育,主要为石英脉及花岗岩脉等,脉体走向大多与构造走向一致。
四、矿化特征
根据1:20万化探资料,工作区位于AR-28异常区南侧。该异常是以金为主的异常区。根据异常区内石英脉较发育、蚀变较强的情况推测,异常与含金石英脉有关。
新疆鑫海矿业有限公司2009年6月23日,在测区内石英脉中取五个样化验含金量,结果为:
PbTc15-2/1 0.47 Au/10-6
PbTc15-2/2 0.47 Au/10-6
PbTc15-3/1 1.10 Au/10-6
PbTc15-3/2 1.73 Au/10-6
PbTc15-3/3 0.94 Au/10-6
PbTc15-5/1 0.31 Au/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