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
上交易日伦铜开盘于8277美元/吨,最高至8454美元/吨,收盘于8447.5美元/吨;较前交易日上涨138.5美元/吨,涨幅1.67%。沪铜主力合约收于68460元/吨,较上交易日上涨560元/吨,涨幅0.82%。宏观方面,美国10月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值,且失业率升至去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3.9%。美国10月未季调CPI增长3.2%,低于前值且略低于预期值,此外核心PCE指标亦回落。通胀数据回落以及就业市场稳中下降令结束加息的预期升温,市场对于后期降息时点预期亦有所提前。而美联储方面依旧维持鹰嘴口风。目前来看,通胀风险持续降低且10月非农数据下滑支撑停加息预期,另外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且通胀目标尚未达成,实质仍有继续紧缩空间,在多空因素夹杂下,目前铜价维持区间态势。基本面看,国内社会库存维持去化,现货市场货源不宽裕,升水维持坚挺。但进口窗口持续开启,或继续吸引进口货源流入,而季节性因素叠加铜价偏高抑制消费,需求端支撑相对有限。而宏观预期虽有偏向,但价格面反应有限,预计短期铜价上方空间相对有限。沪铜主力合约隔夜压力69000元附近。
铝
昨日夜盘沪铝主力合约最高上探18965元/吨,收盘于18950元/吨;伦铝最高上探2247美元/吨,最低2211美元/吨。宏观面,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23.1万人,预期22万人,前值21.7万人,为2023年8月19日当周以来新高。供给方面,云南地区枯水期减产预计涉及约115万吨产能,但目前实际影响仍未确定,且不排除受降雨量影响出现二次减产。目前正值需求淡旺季转换,金九银十旺季刺激了消费但改善程度不及预期,消费端表现较为平淡。库存方面,铝锭社库较前周小幅降低,对铝价仍形成一定支撑。短期铝价或继续震荡调整为主。
铅
上交易日伦铅高位回落,报收2257美元/吨,下跌21.5美元/吨,跌幅0.94%。沪期铅主力合约最新报收16960元/吨,下跌145元/吨,跌幅0.85%。成交24950手,持仓58348手,日减持3108手。受美国通胀数据增长下降影响,市场对于结束货币紧缩时点提前预期上升,铅价受利好支撑上涨。国内方面,听闻本月国内部分地区矿山实行检修计划,另外进入四季度后部分炼厂开始冬储,令原料端供应收紧亦利好铅价。此外,近期原生铅及再生铅依然有检修与复产共存,铅供应相对平稳。需求方面,在高价及季节性淡季双重影响下,蓄电池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消费端疲态已显。整体来看,宏观及供应端短期利好铅价,但库存反弹及消费走软将限制上升空间。技术面看,沪铅主力合约隔夜支撑16400元附近,强支撑16150元附近,短期强压17450元上下。
锌
上交易日伦锌最高触及2589美元/吨,收盘于2573美元/吨,上涨14美元/吨,涨幅0.55%。沪期锌主力合约弱反弹,报收21420元/吨,上涨65元/吨,涨幅0.3%。成交46838手,持仓84487手,日增持3008手。宏观方面,美国10月物价指数回落令通胀进一步放缓,市场将明年降息预期从7月提前至5月左右,利好锌价。供应端看,上月国内锌矿产量继续回升,加工费维持宽松叠加冶炼企业处于盈利状态,预计年底供应相对宽裕。需求端看,近期下游消费相对一般,虽有弹性但不及预期水平,现货升水略显弱态。另外国内外库存同步反弹令前期利好因素弱化。短期宏观因素相对偏乐观,但供需侧或无亮点,若库存继续反弹恐抑制锌价。技术面看,沪锌主力合约短期偏上行,隔夜支撑20880元附近,压力22020元,区间重要压力22100元附近。
锡
由于巴拿马和秘鲁的铜矿面临供应扰乱担忧,加上中国出台新的刺激措施,以及美元汇率疲软,共同提振期铜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所有基本金属普遍收升。锡价随势摆脱此前跌势,再度震荡收阳。LME期锡盘中升幅为0.3%,最后收报每吨24930美元。宏观层面,在头号金属消费国中国,央行承诺确保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支持,引发了中国金属消费走强的希望。周一美元疲软,也使得美元计价的金属对于其他货币持有者来说更加便宜。国内方面,夜盘沪期锡低位震荡,盘中再次受挫,21万元一线阻碍不弱。最后尾盘收报每吨209070元,跌幅为1060元或0.50%。国内冶炼生产恢复,但消费增幅有限。近期价格走弱,市场氛围表现不佳,目前消费面提升减缓,市场按需接单;关注宏观消息是否继续影响价格趋势。
镍
国内出台刺激举措,美元走软,加之矿产供应担忧,隔夜伦敦金属市场在铜价的带领下普遍收阳,镍价随势摆脱之前连跌态势,小幅收升。LME期镍再次收阳,最终尾盘收盘升幅为0.3%,报每吨16960美元。在头号金属消费国中国,央行承诺确保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融资支持,房地产业是金属消费大户,这引发了中国金属消费走强的希望。但因近期行情及需求不足,市场对于镍价走势仍多持偏空的观点。国内期市,夜盘沪镍弱势下行,扩大跌幅,盘中再次触及新低。最后收报每吨134780元,跌幅为690元或0.51%。近期国内消费尚待提升,市场总体采购需求不足;宏观面再度承压,价格走势弱势盘整,后期市场消费出现有效增长的概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