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西省地质局五四奖章集体第一大队地勘院
作者:胡 杰

青年技术人员开展野外工作
在赣鄱大地的褶皱深处,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地勘院的旗帜始终猎猎飘扬。他们用脚步丈量山河,以科技解码自然,在锂、钴、高纯石英、铁矿的勘探突破中书写忠诚,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征程上镌刻担当。近日,地勘院凭借在地质勘查领域的卓越贡献和青年团队的突出表现,荣获2024年度江西省地质局五四奖章集体荣誉。
党建领航:
在深山峡谷中铸就红色堡垒
“把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在阵地上”,这是地勘院青年团队始终坚持的做法。在宜春市宜丰割石里矿区陶瓷土(含锂)矿勘查项目中,青年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踏遍矿区的每一个角落,触摸着大地的脉搏。面对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繁重的勘查任务,他们坚持“一线工作法”,在一线推动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看到党旗在矿区飘扬,我们心中就充满责任感。”青年党员李凡顺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他们克服施工中的重重困难,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不仅提交了潜在经济价值超500亿元的大型锂矿床,更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巨头落户江西,形成了“江西模式”“宜春速度”的产业奇迹。
地勘院党支部坚持将党建工作与野外项目深度融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等,构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模式,让党旗在深山峡谷间高高飘扬。同时,他们还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兄弟单位开展联学联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科技赋能:
在创新突破中书写找矿传奇
地质勘查是技术密集型工作,科技创新是地勘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地勘院始终将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提高勘查效率和质量。在新余市铁矿勘查项目中,他们大胆创新勘查方法,预计新增铁矿石资源量约7000万吨,为江西省“十四五”找矿行动作出重要贡献。
“科技创新是我们找矿突破的关键。”地勘院院长况二龙表示。该院不仅注重传统勘查技术的优化升级,还积极探索深部探测、三维地质建模等前沿技术。在遂川华云特大型石英岩矿勘查中,他们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快速动态评价矿区资源储量,为矿山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勘院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共同开展地质勘查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地质调查项目,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贡献力量。
人才强基:
在“传帮带”中打造地质铁军
人才是地勘院发展的核心资源。地勘院通过“传帮带”“学练赛”等方式,全力建设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青年地质队伍。在高安市钧山锑金矿项目现场,老专家们蹲点指导,将多年的勘查经验倾囊相授;青年骨干们则以“学练赛”为平台,在理论学习中夯实基础,在岗位练兵中提升技能,在劳动竞赛中激发斗志。
“老专家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青年地质工程师姜宝亮感慨地说。“老带新”“传帮带”的模式,不仅让青年地质人快速成长,更让地质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在老专家的带领下,姜宝亮等人迅速成长为项目的技术骨干。
地勘院尤其注重青年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通过评先评优、岗位晋升等方式,激励青年人才干事创业。该院还积极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为地勘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服务大局:
在找矿突破中践行地质使命
“为国找矿、服务发展”是地勘院青年团队肩负的光荣使命。他们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在赣鄱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找矿突破的青春之歌。除了宜春割石里锂矿和新余铁矿,他们还在遂川华云、新余石山-摇篮窝等地发现了特大型石英岩矿和硅灰石矿床,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地勘院积极服务地方发展,与黎川县、萍乡市湘东区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他们通过整装勘查、科技攻关,快速实现突破,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军。地勘院党支部书记赖长金表示:“我院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作为使命和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
青春铸就地质梦,铁军勇攀找矿峰。“我们将以荣誉为动力,继续深化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地质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地勘院青年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