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 专家视点 | 钢铁市场 | 矿权转让 | 最新法规 | 选矿设备 | 港口报价 | 宝贝矿产 | 上市公司 | 地质公园
产业资讯 | 国企动态 | 能源市场 | 项目合作 | 跨国投资 | 勘探设备 | 国际展会 | 企业会员 | 人才市场 | 珠宝鉴赏
国际矿业 | 市场预测 | 有色市场 | 矿权拍卖 | 使馆信息 | 破碎设备 | 矿区巷议 | 地勘简讯 | 资源开发 | 矿业院校

网站首页 矿业新闻 市场动态 矿权交易 矿石交易 金属供求 政策法规 国际合作 展会信息 上合组织 矿业设备 地勘动态
全球矿产资源网——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经济要闻
  经济要闻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5.11.13 资讯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人次:167

 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置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的首位,并将“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列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这一战略部署深刻表明,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变革、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形势下,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不仅关乎实体经济根基稳固,更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创新活力和增长潜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产业并非落后产能的代名词,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所在,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和产业生态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通过技术改造、模式创新与价值链提升,传统产业能够激发显著的效率提升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成长和壮大提供不可或缺的应用场景、物质基础和市场需求。

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传统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全局。其一,传统产业提供了满足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的大部分产品与服务,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础。其二,传统产业吸纳了规模庞大的就业人口,特别是在广大县域和基层地区,是维护社会就业稳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渠道。其三,传统产业构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供应链网络,为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原材料、基础零部件、装备制造和技术支持。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是筑牢经济大盘、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保障产业安全自主可控的基石,也是新质生产力稳健发展的沃土。

传统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尽管新兴产业增长势头强劲,但传统产业凭借其庞大基数和深厚积淀,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效率提升,能够持续释放增长动能。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传统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直接推动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升级催生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市场。设备更新、生产线改造、数字化转型等投入构成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产品品质提升、功能拓展、模式创新,则能激发新的消费热点,满足并引领消费升级需求。此外,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能够产生显著的乘数效应,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

在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生产车间,工人监控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传统产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活动具有非连续性特征,传统产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技术、资本、人才和市场网络,使其成为孕育跨领域创新的重要土壤。当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水平后,往往具备进行高风险、长周期创新投入的实力和远见。一方面,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和转型升级内在需求,传统企业有动力寻求技术突破和模式变革。它们对行业痛点、技术瓶颈有深刻理解,其创新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在既有技术轨道边缘或交叉地带实现创新突破。例如,纺织企业转型研发高性能新材料,重型机械制造商跨界进入新能源装备领域等创新实践,充分证明传统产业不仅是技术应用者,更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其基于产业根基的创新探索更贴近实际,是新质生产力中颠覆性创新的重要源泉。

  立足“三化”方向构筑传统产业升级新路径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必须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核心方向,进行一场系统性、全局性的深刻变革。这要求我们超越单纯的技术改造,而是要从发展模式、组织形态和产业生态层面进行全方位重塑,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深化数智赋能,提速智能化转型新进程。智能化是传统产业迈向现代化的引擎,其本质是通过数据要素的全域渗透与深度应用,重构生产函数,突破传统要素配置的效率边界,实现质量变革与效率变革。

加快智能装备普及与产线改造。应在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等关键领域,大规模部署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增材制造等先进装备,对核心工序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其深层价值在于将依赖经验的“默会知识”和工匠技艺,转化为可复制、可迭代的算法模型,从而系统性提升生产的精度、效率与一致性,显著降低对人力的依赖与运营不确定性。

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构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接入公共平台,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设备、产线、供应链的全面互联。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海量工业数据进行汇聚、治理与智能分析,进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优化与精准调度,开展预测性维护以最大限度减少非计划停机,并推动供应链上下游的透明协同,挖掘传统模式下潜藏的巨大效率红利与成本空间。

推广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应在质量检测、工艺优化、故障诊断与个性化定制等复杂场景中,深化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AI技术的融合应用,赋予生产系统自主决策与持续进化能力。例如,AI视觉质检不仅能超越人眼极限识别微观缺陷,更能归纳其规律;AI工艺优化能通过模拟仿真,自主寻优生产参数。这驱动制造模式从经验驱动、流程驱动,彻底转向数据驱动与算法驱动,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路径。

第二,践行绿色理念,塑造可持续发展新范式。绿色化不仅是社会责任约束,更是塑造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它要求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是新质生产力“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集中体现。

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重点推广余热余压利用、高效电机、能量系统优化等普适性节能技术,直接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前瞻性布局氢能冶炼、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零碳前沿工艺,这是应对全球碳定价机制、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投资。其意义超越了单纯的减排,更是通过技术革新对产业核心工艺流程进行根本性重塑,为企业赢得未来的发展机遇与市场空间。

构建绿色循环生产体系。聚力推动产业模式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模式,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必须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强化绿色设计,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推动废弃物高值化资源化利用,将“废料”转化为“原料”,直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通过系统规划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规模化的节能减排与环境友好,产生“1+1>2”的协同集聚效应。

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应引导核心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将环保、能耗、碳足迹等关键指标纳入供应商选择、评价与管理全流程,从而产生强大的“绿色杠杆”效应。一家龙头企业的绿色需求,能有效驱动数百家上下游企业同步转型,快速提升全产业链的绿色化水平。这不仅强化了单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锻造了整个产业链在面对国际绿色标准与贸易规则时的整体韧性。

第三,促进协同融通,激发融合化发展新动能。融合化是产业演进的高级形态,通过打破边界、促进要素共享与价值重构,能够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更为紧密、富有韧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这是价值创造模式的重大变革,旨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引导企业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转型。大力发展远程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工业设计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不仅能够开辟稳定持续的利润来源,平滑产品销售的周期性波动,更能通过深度服务构建与客户的长期战略黏性,在传统红海市场中开辟新的蓝海赛道。

引导产业集群化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集群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集聚效应”与“网络效应”。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优化产业组织形态的战略抓手。要引导企业向园区、基地集聚,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集中,更是为了促进知识外溢、专业化分工与基础设施高效共享。集群内企业地理位置邻近,易于形成高效的协作配套网络,显著降低物流、信息与交易成本。同时,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聚集,会形成强烈的创新氛围与竞争压力,持续驱动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改进,形成难以复制的区域产业竞争力。

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健康的产业生态需要“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共荣。要着力构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化协作体系。鼓励链主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宝贵的应用场景与市场入口。支持中小企业聚焦特定细分领域做精做深,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为链主企业提供不可或缺、高精尖的配套产品与技术。这种融通格局,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与创新活力最大化,共同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弹性与整体竞争力,形成“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盈”的共赢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全球矿产资源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信息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 宏观经济稳中有进产业结构韧中有升
· 从“双十一”成绩单透视消费新动向 · 整蛊式AI生成内容突破了底线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获批 · 工信部:健全制造业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 “双十一”期间快递业务量再创新高 · “双十一”17年今年有哪些新变化?
· 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3.375万亿元 · 多部门将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
 
经济要闻 更多>>
 · 长八甲遥五火箭成功实施转运 11.13 
 · 从“双十一”成绩单透视消 11.13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 11.13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 11.13 
 · “双十一”期间快递业务量 11.13 
 · 2024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3 11.13 
 · 宏观经济稳中有进产业结 11.12 
 · 整蛊式AI生成内容突破了底线 11.12 
 · 工信部:健全制造业多层次 11.12 
 · “双十一”17年今年有哪些 11.12 
市场预测 更多>>
 · 中国光伏为啥能畅销海外?  
 · 突然停产锂电产能已经过  
 · 曾毓群:凝聚态电池比全固  
 · 超过80%厂商将赔钱六氟磷  
 · 今年前2月韩系电池全球份  
专家视点 更多>>
 · 叶国华:更要靠新质生产力  
 · 田庆军:储能反内卷关乎国  
 · 田庆军:融合AI与储能发展  
 · 李志刚:科技赋能能源未来  
 · 李凤祁:专攻直流运行难题  
 · 张晖:民营企业大有可为也  
 · 周峰:高电压计量“探路者”  
 · 张瑞涛:以特色强化本色  
 · 袁宏亮:兼顾软硬件统筹新  
 · 刘勇:储能电站应更注重产  
有色市场 更多>>
 · 上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  
 · 美元走软隔夜LME金属涨跌  
 · COMEX期铜连续第四日上涨  
 · 因对银行业担忧有所缓解  
 · COMEX期铜连续第三日上涨  
 · LME期铜上涨因美元走软风  
 · 美元续跌隔夜LME金属多数  
 · LME期铜上涨因银行业担忧  
 · 沪铝成本端支撑较强  
客户服务:[www.worldmr.net]      电话:010-67187986 010-67193911 手机:15810143861 (信息发布会员登陆请打手机)
人才招聘 | 微信平台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邮箱 67193698@163.com 版权所有:全球矿产资源网 京ICP备08010093号-1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