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文明的力量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前行的航船指引方向。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将文明创建融入生产经营全链条,以党建铸魂、以文化润心、以榜样引领、以实践赋能,在地勘行业绘就一幅新时代精神文明画卷。今年5月23日,地质集团再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继2015年2月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2020年成功蝉联后,第四次将“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收入囊中。这是对地质集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全体职工不懈努力的有力激励。
党建引领,筑牢文明之基
“文明创建,根在思想,魂在党建。”地质集团将党的领导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凝聚思想共识,以“党建红”引领“文明风”,以“组织力”提升“凝聚力”,构建起“组织聚力强堡垒、思想淬炼强信念”的工作思路,推动地勘事业与精神文明创建同频共振。
组织保障是实现文明赋能的基础。地质集团党委坚持将党建与文明创建深度融合,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形成党委统筹、党政工团协同、全员参与的“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党建。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聚焦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定期研究文明创建工作,每年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将文明创建任务与经营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文明创建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强化党建品牌建设,结合党建工作实际,打造以“灯塔工程”为主品牌的党建品牌矩阵,以项目党建为抓手,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形成优秀党建案例42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加强。
理论学习是筑牢思想根基的关键。地质集团党委构建起“‘第一议题’促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委会专题学”的三维学习矩阵。近年来,集团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00余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0余次、党委会专题学习20余次。
在一次读书班上,集团党委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授课,深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职工们说:“通过专家的讲解,我们对党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工作方向。”地质集团常态化运用专题读书班、在线课程、专家讲座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加强对集团主责主业的前瞻性思考,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集团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思路举措。
文化润心,凝聚文明之力

新春喜乐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职工代表铿锵有力地朗诵着《楚辞》经典名句。这是今年地质集团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溯源端午文化 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宣讲活动的场景。职工们畅谈爱国情怀,言语间流淌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家国的深沉热爱,展现了端午文化的精神内核。活动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点燃了职工心中的爱国火种。
文化是文明建设的灵魂。以文化滋养人心,能够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地质集团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教育阵地,系统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组织开展先进人物宣讲、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累计覆盖职工12000余人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重要节日开展新春喜乐会、元宵猜灯谜、清明祭英烈、端午嵌珐琅、中秋话团圆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发布二十四节气海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职工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却能在无声处凝聚起惊人的力量,滋养着地质集团精神的原野,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一名职工在书香工会的征文中写道:“在咱们地质集团,读书已经成了一种风尚,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地质集团每年都开展“书香工会”“书香三八”等读书活动,让职工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沉浸在阅读的海洋里,用文字启迪心灵、拓宽视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职工们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勤学求知的良好氛围。
地质集团深耕细作企业文化活动矩阵,聚焦施工现场、重点项目、一线职工,通过“小切口”展现“大情怀”,充分发挥节庆宣传效应,创作了诗朗诵《地质人为祖国描绘锦绣河山》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打造企业文化展厅、职工书屋等场所,分区域、分楼层设置家风建设、诚信法治、廉洁文化等主题宣传栏,打造学习型职工队伍。组建健步走、瑜伽、篮球、诵读等9个文体协会,每年开展工间操比赛、红色观影、读书分享会等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让职工在忙碌之余放松身心。开设宪法普及、民法典宣传等线上专栏,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做文明守信人。
榜样示范,激发文明之能
“在新疆煤炭基地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中,采矿、地质、材料等专业的技术员协同作战,解答分层开采离层水害程度、浆液泌水扩散影响范围等难题,为示范工程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保障。”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齐宽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齐宽在职工创新工作座谈会上分享创新实践感悟,彰显榜样力量。
地质集团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价值导向融入制度建设、文明宣传与精神培育全过程。通过制度上墙、图文展示等方式,让主流价值可观可感。注重典型选树与榜样培育,持续开展“两优一先”、劳动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命名一批“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激励集团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对标先进,激发爱岗敬业热情,营造崇德尚贤氛围。3年来,入选“北京榜样”1人,获评总局党委、集团党委“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67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3个,选树“总局最美家庭”4户、“总局劳动模范”1人,创建“党员示范岗”48个、“党员责任区”17个、“党员突击队”8个,用先进典型引导职工向上向善,带动集团上下学有榜样、行有方向,推动“学榜样、争先锋”成为文明风尚。
地质集团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基层工作,大力弘扬“三光荣”“四特别”地勘精神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奋斗精神,开展学习“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活动,通过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模拟竞标等形式,多次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学习身边榜样”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比学赶超强技能、对标先进创一流”的工作热情。
地质集团首席专家26年来一直从事铀矿勘查、煤系共伴生矿产等能源矿产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以负责人身份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他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建了“煤铀兼探科技创新团队”,将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职工。集团的榜样们就像一座座明亮的灯塔,引领着干部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一批业务骨干脱颖而出,成为推动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提升自身技能,已成功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11家,遍布不同专业领域,集中力量攻关制约集团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志愿服务,传递文明之爱
“您这边走,从这到南登陆厅是最近的,停车的话,社会车辆可以停在这里。”来自地质集团的青年志愿者精彩亮相服贸会首钢园停车场志愿服务岗亭,为参观者指引道路。在建党百年、北京冬(残)奥会、WTT中国大满贯等国家级和世界级重大活动中,总能看到集团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听到他们亲切的话语。他们宛如一群不知疲倦的萤火虫,在各自的志愿服务岗位上闪烁着微光,以众萤成炬之势,将文明的暖流传递至每一个需要光亮的角落,汇聚成照亮时代前路的璀璨星河。集团志愿服务队在2022年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将“三光荣”“四特别”地勘精神融入志愿服务精神,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6000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数超50小时,不断擦亮“地质团”志愿服务品牌“金名片”。
地质集团志愿者深入楼宇街道、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创城惠民、无偿献血、政策宣讲、知识科普、绿色文明、防汛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集团志愿者走进社区,与残障人士一起插花,用双手装扮春天、点亮生活,在共同创造美的过程中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一名志愿者边耐心地修剪鲜花边说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天的活动增进了我们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和尊重,我们也呼吁社会大众对残疾人再多一些关注和关爱。”集团志愿者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爱,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让文明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合力。
地质集团在有声有色推进志愿服务的同时,还认真思考如何让文明的温度不仅传递给社会大众,也深入每一名职工的心田。从社区政策宣讲到企业职工书屋,从防汛救灾一线到集团大厦母婴室,地质集团用行动给出答案:文明建设如同大地的经纬线,纵向扎根社会土壤,横向覆盖职工幸福。

地质集团将人文关怀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着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网站、OA办公平台、宣传栏等多元化信息载体的窗口作用,切实维护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开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活动,实现了企业、职工双向沟通。定期举办职业健康安全讲座,做好“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生产一线慰问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组织职工代表参观走访民生工程大兴集租房项目,对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配套功能布局等进行了解。开展“树立良好家风 弘扬廉洁齐家”主题家文化建设系列活动,以好家风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家”力量。定期开展职工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并提供心理健康援助,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践行责任,彰显文明之担当
村子里小巷道路返沙该修了,马文斌家房子需要尽快翻修……这是地质集团选派到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瓦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邹文栩通过一个月的入户访谈、集体座谈,摸清的村情民意。集团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选派优秀干部前往张家川挂职,躬身乡村建设一线,倾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围绕张家川“4+2”现代产业体系,帮助当地发展电商产业,深入挖掘张家川矿山、特色农业等潜力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修建瓦泉村后川河河堤480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挂职干部勇于创新、敢挑重担,主动当好“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与张家川干部群众同甘苦、共奋斗,推动张家川乡村振兴提质提效。
地质集团践行总局“地质立本、科技赋能”发展理念,紧扣主责主业,在地质勘查、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全面振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发展战略,参与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出色完成了青海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目前正在全力以赴建设黄河重点生态区(甘肃白银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积极拓展新能源储能产业领域,成功承揽山东肥城盐穴储能项目,为美丽中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门头沟地质灾害治理现场,党员突击队队员穿梭在山间小道和村落巷陌之间,为村民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解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征兆与应对措施;当雨季来临时,他们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雨水变化对地质结构的影响,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为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坚固的安全防线。一名村民动情地说:“这些地质队员不仅是专家,更是我们的守护神。有了他们,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文明创建无止境,激流扬帆正当时。地质集团的文明创建故事,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未来,地质集团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秉持“地质报国”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在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在文明创建的画卷上留下亮丽的色彩,以实干精神涵养行业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