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局二队南四湖生态保护修复纪实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三大战略的交汇枢纽,更是维系北方水生态安全的关键节点。近年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二队以“守护一泓清水”为己任,坚决扛起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的政治责任,采取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协助推动南四湖实现从“酱油湖”到“清水湖”、从“鱼虾绝迹”到“鸟翔鱼跃”的历史性蜕变,书写了生态保护修复的精彩答卷。
实施综合治理 筑牢清水北上生态屏障
围绕南四湖滨水“蓝心”建设目标,山东局二队精准施策,累计实施南四湖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13项,通过科学规划引领、工程治理攻坚、智慧监测护航“组合拳”,推动流域实现“岸绿、水清、景美”全域升级,构建起生态美丽河湖系统。
为强化保护刚性约束,山东局二队勘界定标444处,明确南四湖自然保护区范围,为跨省执法监督提供坚实依据,助力鲁苏豫皖四省“联防、联控、联治、联建、联享”的“五联机制”落地生根。针对菹草过量生长影响水质的问题,开展菹草收割打捞技术示范,累计治理、疏通水域7千米,大幅提升水质;创新推进菹草资源化利用,为济宁市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第二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南四湖流域36个国控断面、南水北调东线13个国控断面及省辖39条入湖河流优良水体比例均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水环境质量跃升至历史最好水平,为“清水永续北上”筑牢了生态根基。
坚持生态优先 绘就湿地修复生动画卷
在治水护水的基础上,山东局二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持续深化湿地生态修复,推动南四湖生态系统向更健康、更稳定的方向演进。

二队先后完成微山、鲁兴、湖陵等10处管护点改造升级,种植水生植物700亩,高标准建成管护、监测和巡护系统,因地制宜构建起多样化的水生态系统。对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实施专项保护与恢复工程,其在南四湖的种群数量从2021年的67只飙升至如今的1003只;曾绝迹多年的水雉、白枕鹤、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也重现湖区,成为生态改善的“活指标”。
目前,二队已协助建成133.33公顷的南四湖野生植物培育基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流域内植物种类达656种、鸟类达314种。其中,微山湖湿地以其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获评“中国十大魅力湿地”,实现了水质改善与生态美化双赢。
强化科技创新 打造河湖治理“济宁样板”

科技创新是生态修复的核心驱动力。山东局二队通过“导师制+项目制”模式,组建由专家学者领军、技术骨干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团队,派2名技术骨干常驻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流域管理办公室,提供专业技术支撑。2022年,该队5名技术人员入选保护区专家库。济宁市南四湖流域管理办公室高度肯定该队技术服务成效,并致信表示感谢。
山东局二队联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科研项目3项,首创“三维治理+空天地一体化”菹草立体打捞技术,改造浮动式收割平台,将菹草日处理量提升至20吨。相关成果已获批局级科研专项3项,发表核心论文6篇,获发明专利3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北方河湖治理“济宁经验”。
从浊水横流到清波荡漾,从生态脆弱到生机盎然,南四湖的蝶变见证了山东局二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该队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深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为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地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