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谈红梅
秋意渐浓的九月,清晨微凉,笔者站在两家早餐店前犹豫不决:一边是熟识的襄阳牛肉面,老板是旧友;另一边则是需要绕远路却总让人念念不忘的张记热干面。最终,笔者还是走向了张记,配上一碗温润的蛋酒,在热气蒸腾中感受着品质带来的满足。这让笔者联想到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国“质量月”活动,这一碗面的选择,恰似我们在质量提升道路上的抉择与坚守。
专注专业,质量为本。张记热干面没有豪华的门店,也没有花样繁多的菜品,却能吸引顾客专程前来,靠的是将一碗面做到极致的专业精神。老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地琢磨芝麻酱的配比、面条的筋道、调料的搭配,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千锤百炼。这种专注造就了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形成了强大的质量吸引力。在当前全国深入推进“质量月”活动之际,张记的经营之道给我们深刻启示:质量提升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聚焦主业、发挥优势,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笔者所在的湖北煤炭地质局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这些正是需要持续打磨的“招牌菜”。只有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优势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超越人情,质量说话。笔者最初选择襄阳牛肉面是出于人情考量,但最终仍然被张记热干面的品质所折服。这一选择过程揭示了质量工作的终极真理:无论情感因素多么重要,最终具有决定性的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水准。在质量提升工作中,我们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原则。不能因为习惯而因循守旧,不能因为人情而降低标准。正在开展的“质量月”活动,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我们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每一项成果都经得起检验。
系统思维,全面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张记热干面的美味不仅来自面条本身,配上一碗恰到好处的蛋酒,更能提升整体用餐体验。这种配套服务的完善,创造了“1+1>2”的效果。质量工作同样需要系统思维。我们既要关注核心技术的突破,也要注重配套能力的提升;既要抓好产品质量,也要完善服务体系。当前开展的“质量月”活动,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从技术创新、过程控制、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全面提升质量水平。
久久为功,持续改进。张记热干面的品牌效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的。老师傅告诉笔者,这些年来,他们根据顾客反馈不断调整配方,即使是最微小的改进也从不忽视。这种持续改进的精神,正是质量提升的精髓所在。质量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质量月”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将质量意识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各方意见,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要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懂质量、重质量的专业队伍。
立足本职,追求卓越。从一碗热干面的选择中可以看出:质量提升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的执着追求。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工匠精神,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以过硬质量赢得认可。同时,要以“质量月”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提升质量标准,完善质量管理,用实实在在的质量提升成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像那碗让人不辞远路的热干面一样,用卓越的质量赢得口碑,用专业的服务树立品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秋日的晨光中,一碗热干面温暖了身心,也揭示了质量工作的真谛:唯有专注专业、精益求精,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我们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共同书写质量提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