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展茂征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五队第五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习引领作用,聚焦理论学习、业务提升和调研实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为青年职工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一挥间”到“长流水”
“学”是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主旋律。让学习从“一挥间”到“长流水”,是小组努力的方向。
小组建立“抓组长”工作机制,由组长牵头制定月度学习计划并召集成员开展活动。通过精心制定学习方案,明确主题、形式与内容,系统串联学习教育脉络。同时,积极探索跨小组、跨单位“联学联建”机制,搭建青年干部交流思想、共同成长的平台。联合其他小组到济南战役纪念馆开展“铭记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联学活动,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实施“导师带徒”计划,对新入职职工开展“一对一、手把手”传帮带,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领学促学作用。“每一场讨论交流,资深组员都会结合自身经历解读理论,让我对理想信念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能更好地把所学运用于实际。”组员于申这样说道。
此外,小组建立学习成果评估机制,每月根据学习表现对优秀组员给予绩效倾斜,营造了“爱学习、要学习、会学习”的浓厚氛围。
从“理论学习”到“业务课堂”
在持续创新完善学习机制的基础上,小组不断丰富学习载体,着力打造兼具活力与深度的理论业务学习平台。
通过集中学习研读新思想新理论,夯实思想根基;举办交流研讨与专题分享会,围绕如何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开展深入讨论,激发思想碰撞;积极参加局队“七一”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展现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安排小组成员参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集体学习,拓宽政治视野,提高政治站位。
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小组紧贴地质主业,推动学习融入日常、融入实践。组织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等报告编制培训,青年职工积极提出疑问,与老职工共同攻克难关,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重大地质报告编写水平。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提升了青年职工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更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地质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会议室”到“项目工地”
小组注重推动理论学习向一线延伸,从“会议室”集中学习到“项目工地”现场教学,青年职工深入野外现场,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苦练本领、增长才干。
在泗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于申参与了地质调查、钻孔编录及物探等工作。虽然野外条件艰苦,他却深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他虚心向老师傅和技术骨干请教,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积累经验。烈日下的奋战、深夜里的数据处理,磨炼了他的意志,提升了他的专业能力。这段经历不仅让他增长了才干,更坚定了他扎根一线、奉献地质事业的决心。
青年技术骨干陈冰瑶入职两年来,展现出青年地质人特有的闯劲与韧劲。她参与完成5项地灾评估报告,从边学边干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在聊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项目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的挑战,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迎难而上,高质量完成了报告的编写,项目成果通过国家级专家组评审。如今,她依然保持“初生牛犊”的锐气,在新的领域持续探索,以实际行动践行地质报国的初心与使命。
在第五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春与地质工作紧密相拥,青年职工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历练,以蓬勃的朝气、坚定的信念,在五队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留下坚实的青春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