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 瑶
在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年中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北京地质勘查分公司技术质量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岳鹏获评“2025年半年度市场开发优秀个人”。这名90后青年2019年一入职就一头扎进五阳项目生产一线,从钻探施工、岩芯鉴定等基础技术工作起步,深度参与了数十个项目的技术生产环节,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在同事眼中,他是令人钦佩的“岳专家”“技术大拿”;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个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双手解读岩层的普通地质人。
使命在肩 攻坚克难
2020年,地勘分公司承揽了五阳煤矿控制采空塌陷工程项目。项目采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技术,在处理煤基固废的同时释放“三下”压煤,助力煤矿实现绿色开采。
“兄弟们,这担子咱们得扛稳了!”岳鹏深知肩上的责任,一头扎进最前线,施工现场成了他的办公室。技术方案卡壳,他就守在施工现场,一次次推敲施工方案。团队拧成一股绳,短短三个月便完成了注浆站建设、设备安装、管道敷设等一系列分项工程,项目顺利投产,注浆充填工程全面启动。
然而, “跑浆”这个“不速之客”又悄然来袭。岳鹏第一时间出现在项目现场,俯身观察渗漏点。“问题出在哪里?”他眉头紧锁,迅速召集技术骨干。“集思广益!把咱们的‘金点子’都掏出来!”会议室里,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图纸铺满桌面,争论声此起彼伏,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方案一次次提出,又一次次在试验中“碰壁”。
“失败是成功之母,再来!”岳鹏没有气馁。终于,在无数次尝试后,浆液终于被“驯服”,稳定地填充到预定区域。这场与跑浆的较量,不仅确保了项目稳定运行,更如同一块磨刀石,将团队解决疑难杂症的“利剑”打磨得更加锋利。
质量把控 精益求精
质量稳定是项目平稳运行的基本要求。岳鹏深知这一点,带领团队精心策划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从项目设计到生产施工,再到工程交付,全程严密把控,用标准化操作流程为团队筑起铜墙铁壁。同时大胆探索创新工艺,打破传统技术框架,通过技术革新优化生产流程,针对技术问题深入研究并改进。
技术革新不仅为公司带来了3.4亿元的累计合同金额,更让项目跻身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重点发展项目行列。这亮眼的成绩,既是市场对项目价值的认可,也是质量把控创造经济效益的有力证明。在岳鹏的带领下,地勘分公司QC小组在总局首届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上斩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创新突破 技术变革
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领域,注浆跑浆等问题犹如顽固的“拦路虎”,不仅严重拖慢施工进度,还因反复返工大幅推高项目成本。岳鹏毅然扛起责任大旗,带领团队踏上技术攻坚之路。他们历经成百上千次试验,终于研发出“浅埋地层离层界面大位移水平顺层导向钻井技术”,精准击中了注浆跑浆、注浆孔套损等问题的要害。在实际应用中,单孔注浆量提升了3—5倍,彻底突破了长期困扰行业的技术桎梏,为覆岩离层注浆充填领域开辟出全新发展局面。
然而,岳鹏并未满足于这一阶段性成果,将目光投向煤矸石处置、注浆关键技术、监测评价等更广阔的技术领域。在他的带领下,集团近年来在这些领域取得了5项核心技术突破,其中“预压多层位连续注浆注采协调关键技术”“采动覆岩离层注浆地表减沉技术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3项技术经权威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营成果实现飞跃的同时,更为多个煤矿释放压煤800余万吨,既盘活了煤炭资源,又创造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奋斗为楫 笃行不怠
在专业技能提升的道路上,岳鹏始终奋斗不息。2023年,他考取一级建造师资格,并取得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B证,凭借扎实的专业资质,接连担任多个项目的负责人。他既精于优化流程,以专业视角提升施工效率,又善于管控成本,确保项目在预算内高质量交付。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开展安全培训,他带领团队实现项目零事故目标,保障利润率与回款率双优。
除深耕项目一线,岳鹏还是总局二级科技创新团队技术骨干,负责着公司工程技术部门。他积极投身6项科研项目,以5篇学术论文总结实践真知,其中2篇登上国际知名SCI期刊;斩获9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以技术突破推动行业进步。
这些努力让岳鹏收获了丰硕果实: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省部级优秀“五小”创新成果三等奖;获评地质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入选总局“骨干”科技人才。2025年4月,“岳鹏创新工作室”的成立,更是对其创新实力的认可,激励他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新征程。
在项目攻坚的征途上,岳鹏以理论为舟,划破认知的迷雾;以经验为刃,劈开实践的荆棘;以青春为燃料,以智慧为引擎,凭着硬核力量一路向前,筑起守护生态安全的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