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黄金市场在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呈现生产端微幅调整、消费端结构性分化的显著特征。全国黄金总产量179.08吨,同比下降0.31%,其中矿产金完成139.41吨,有色副产金39.67吨,进口原料产金则同比增长2.29%至76.68吨,占黄金总产量的42.8%,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显示出国内冶炼企业通过全球资源配置优化产能的成效。
消费端数据更显市场逻辑重构:上半年黄金消费总量505.21吨,同比下降3.54%。具体来看,黄金首饰消费199.83吨,同比锐减26%,创近五年最大跌幅;而金条及金币销量达264.24吨,同比激增23.69%;工业及其他用金消费41.14吨,同比增长2.59%,其中电子工业用金盐需求回升成为主要推力。
协会分析指出,国际金价年内多次突破3300美元/盎司关口,显著抬升首饰加工成本,抑制婚庆等刚需消费。但同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推动实物黄金投资需求集中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用金需求的小幅增长折射制造业复苏动能,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含金电子元件需求回升,带动金盐等上游材料消耗量增加。
金条市场的火爆则与多重因素相关:股市波动加剧背景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配置价值凸显;银行及金融机构加大金条定制化服务,降低投资门槛;部分投资者提前布局,防范未来金价进一步上涨风险。这一"首饰降温、投资升温"的独特现象,凸显高金价时代下消费者资产配置逻辑的深刻转变。